低效产业空间如何盘活?闵行这样“对症下药”
2024年4月,上海启动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不到一年时间,盘活处置低效产业用地45平方公里。据了解,今年还计划有30平方公里提上日程
上海产业用地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绩效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对低效产业用地而言,很难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经过一年探索,上海梳理出包括土地收回、土地储备、城市更新、减量化、园区平台回购(统租统管)以及违法整治等6种盘活路径,通过灵活组合、相互补充,精准匹配不同地块的具体状况,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其中也有闵行的2个案例,一起来看。
老牌工业区资历深、资源足,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但普遍面临空间资源紧约束。要保持发展劲头,必然要对产业项目“优胜劣汰”,可如果土地不足,再好的项目也进不来。
闵行区莘庄工业区就碰到类似的烦恼。作为上海知名市级制造园区,莘庄工业区经过整30年布局,集聚了中国船舶、航天八院、上海电气等重点制造企业,以17.88平方公里的面积,实现年产值超千亿元,如今能用的土地已经不多,很难再容纳新的大项目。
“上海产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外围地区,这些地方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增长极和实体经济的主要承载地,在定位上要突出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和集群特征。”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产业用地处有关负责人说,沿着这一导向,外围地区低效用地盘活靠的是多元路径。
莘庄工业区规土所所长潘泓颖告诉记者,工业区正在打造6.5平方公里空间信息产业集群,涵盖了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等细分赛道。工业区在紧盯重量级项目招商引资的同时,也在加紧梳理盘活域内低效产业用地。
两幅土地进入工业区平台公司的视野。一幅因企业自身原因无力再开发,闲置多年,另一幅当时正被一家企业使用,因经营不佳,无法达产。两幅地块双双在综合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亟待盘活处置的D类土地。由于两幅地块情况各有不同,莘庄工业区分别采用政府主导的土地收回、园区平台为主体的回购两种路径,把两幅共30多万平方米的低效产业用地盘活。
有了空间留白,莘庄工业区“一鸣惊人”。商业航天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先进制造业,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凡有工业基础的城市都在积极布局。2024年,莘庄工业区凭借产业集群优势,一次性引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公司,在两幅土地上落地相关项目,抢得发展先机。
土地储备流程长,有没有更快的路径?
闵行区的众欣产业园提供了一条解题思路,“不伤筋动骨”也能捏合资源,提升整体效能。众欣产业园区是闵行区蕞早的一批镇级工业园之一,闵行区规划资源局调研发现,园区内的开发建设用地面积383.85亩,竟涉及大大小小土地权证25份,产权主体多且分散,利益诉求和转型目标各有不同,想进入的好企业没载体,有资源的企业不开发。
梅陇镇政府决定出面协调,把众欣产业园区内的8个土地产权人,也就是8家镇级集体企业,
以改造用地作价入股的方式组成联合体
,成立上海一鑫置业有限公司,它们名下的197亩工业用地自动归集,再引入专业的开发运营主体,委托上海仪电进行整体再开发。根据测算,初步转型后的亩均税收不低于150万元,而转型前仅约40万元。
今年,上海计划盘活30平方公里的低效产业用地。聚焦“大虹桥”“大吴泾”等重点区域,盘出大块、连片且具备高强度开发潜力的产业发展空间。
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对产业用地盘活全流程和后续开发进行管理。
推进产业空间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
由此可见,上海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每一步都力争规划得清清楚楚。除了不断优化机制外,蕞为关键的是市区协同、齐心协力,市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相关企业需要展现出更大的决心、魄力和智慧,攻坚克难,为上海的未来更好地谋空间、盘资源、促发展。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