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闵行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一文搞清楚大数据试验区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产业园区

admin8个月前 (09-24)闵行产业信息37

  10月26日,“大数据应用及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宣读了珠江三角洲国家

  的批复文件,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这表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三部委在10月8******复的第二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基本全部授牌。10月22日,工信部信软司、江苏省经信委和盐城市政府三方联合举办的“共建盐城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推进会”在北京召开。该推进会现场签约华为、微软公司等22个大数据项目。此前,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为省级

  消息可以看到有两个词汇,也就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示范园区”,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对于当前的大数据发展,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就是先行先试,探索、研究、总结、推广,目的是发挥榜样的力量。对我国政府来说,“示范”的工作思路由来已久,本文不作考证。由于发展大数据是国家战略,而更由于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部委或省市级,其思路依然是“示范”。

  不同的“示范”,核心是不同的政策、不同的投入和不同的建设重点。比如国家级试验区,国家三部委将在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等各类专项,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两化融合等相关政策方面,对试验区给予重点和优先支持。我们知道,《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包括10大工程,涵盖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政府治理、公共服务、工业和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万众创新、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产业支撑能力、网络和安全保障等领域。无论哪一个领域,都不可能一竿子插到底。

  因此,一方面,这10大工程既要在中央政府不同部委层面进行通力协作,更需要在地方政府层面,从10大工程涉及的不同领域,同时开展相应的探索,这就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由来,也是国家战略落地之举。

  今年2月25日,三部委批复建设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10月8日,第二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包括两个跨区域类综合试验区(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个区域示范类综合试验区(上海、河南、重庆、沈阳),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内蒙古)。从政策出台的时间来看,笔者判断,短期内将不太可能再批复“大数据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了。

  贵州为例,“将围绕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数据资源应用、数据要素流通、大数据产业集聚、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等七大主要任务开展系统性试验,通过不断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蕞终形成试验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除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还有就是部委层面的示范基地。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因此我们看到,“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一般是由工信部主导的,侧重点是“大数据产业”。

  ,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已引进华为、东方国信、软通动力、中润普达等200多个项目,基本形成以存储为基础、技术为支撑、应用为引领的全产业链。据报道,盐城基地将以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合作,集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融合创新各类发展要素,进一步推动国家级盐城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在10月22日的“部省市共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推进会”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透露,我国将加快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这表明,“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还在布局阶段,未来将会不断增加。

  此前,工信部曾支持和批复“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陕西省西咸区创建软件和信息服务(大数据)示范基地”的建立。

  除了以上两个层面,还有一个层面就是省市级的“大数据产业园”,如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本身即属于省级示范园区,即使升级为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但“省级示范园区”的牌子更不会摘掉。这个层面的示范园区数量比较多。

  同层级的“示范基地”先后落子,意味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已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工信部作为职能部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的思路日前,据透露,业界关注的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于年底前发布。这表明该规划将是一个专项规划。那么,专项规划会包括哪些内容,恐怕是产业界比较关注的。这一点,或许能从去年9月工信部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中找到答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可以概括为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而工信部将重点组织实施十大工程中的“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三项工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项工程,都与“产业”有关。细分一下,他们包括五个方面的任务:支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大数据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工业大数据,加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推动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地方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试点;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和加强行业管理。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把试点作为推进产业发展与应用的抓手”。那么,未来即将出台的产业规划,可能将包括以下层面,这也是工信部的工作思路:

  抓住大数据引领的IT技术的架构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在技术研发、产品体系、服务支撑这三个方面着力。

  主要是推动工业和信息通信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支持大数据跨行业的融合应用发展,包括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金融、能源、交通和农业等。

  包括合理规划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数据的创业创新发展和优化大数据产业的区域布局。

  支持数据交易流通平台的探索,培育大数据开源社区项目,加快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大数据统计及评估体系,完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应该说,以上四个层面,每一个词汇后面,都包含着异常丰富的内涵,更不用说其涵盖的产业范围了。

  试验区也好,示范基地也罢,主要内容,都与产业有关,也是核心。因此,此处需要特别提出的有以下四点:

  企业而言,我国大数据领域的企业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并且这些企业的地域集中度较高,如北上广。我们知道,不同类别的“示范基地”或园区,其重点工作思路之一,就是招商引资。弱小的大数据企业,需要把握研发这个核心,不能因为各地优厚的政策而眼花缭乱,失去战略方向。否则,多地布局或盲目多元化,将会得不偿失。

  2.试验区或产业园,不能只把眼光盯在那些国内外大企业身上。个人认为,地方政策需要真正扶持产业链中的国内中企业,否则,空心化不可避免。

  3.试验区或产业园,需要警惕一窝蜂上马同质化项目带来的恶果。比如,工信部曾在解读中提出,各地“要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合理定位、科学谋划,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

  七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异同事实上,日前三部委批复的第二批试验区,与贵州试验区的建设内容区别不大,总体看,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细分领域的起点和目标会有差异;二是不同细分领域有区域性。以下为七大试验区的基本定位: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将围绕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数据资源应用、数据要素流通、大数据产业集聚、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等七大主要任务开展系统性试验,通过不断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蕞终形成试验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

  将京津冀区域打造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大数据应用先行区、国家大数据创新改革综合试验区、全球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京津冀将立足三地各自特色和比较优势,其中北京强化创新和引导,天津强化带动和支撑,河北强化承接和转化,形成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武清+河北张家口、廊坊、承德和秦皇岛“1+2+4”协同发展功能格局。

  三地将进行数据中心整合利用试验探索,加快大容量骨干网络设施建设,扩大基础设施物联网覆盖,推动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向张北等区域集中。在大数据典型应用方面,三地将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需求,推动开展大数据便民惠民服务等。

  珠三角综合试验区将围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数据要素流通,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支撑跨区域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大数据应用,发展制造业大数据,开展大数据创业创新,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等6大任务。

  上海近期会出台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将围绕科创中心和自贸区的建设来推动大数据发展。在技术上面,会进一步加大大数据技术创新。在数据开放上,围绕政府数据以及自贸区监管等政府治理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同时,上海也考虑了长三角区域的辐射联动。

  将成立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河南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协调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重大事项;成立省大数据发展管理机构,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大数据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大数据资源归集整合、共享开放,推进大数据应用。

  在定位上,河南将着力打造“两区两基地”来支撑河南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两区两基地”分别是,国家交通物流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区、国家农业粮食大数据创新应用先行区、国家中部数据汇聚交互基地、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

  进一步完善“以大数据发展为主体、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大数据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大数据整合与开放、公共服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大数据产业等应用和发展;制定和完善支持大数据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相关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创新。

  首要目标就是利用内蒙古在“云计算”产业的独有优势,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能量”。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mh.021cf.cn/index.php/post/129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七宝德必易园:既是办公空间也是“自由生长”的创意平台丨上海文创园区巡礼

七宝德必易园:既是办公空间也是“自由生长”的创意平台丨上海文创园区巡礼

  闵行是上海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工业文明的记忆,这些年来,许多厂房从“工业锈带”转换到“文创秀带”。 版权服务、创意设计、网络视听、互动体验、民俗、文化艺术……在这里,散布着很多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文创园区。这些由工业厂房改造转型而来的园区,正在逐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七宝德必易园,位于闵行区华中路6号,是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海探索 文化创意产业“三年行动”怎么走闵行以企业为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

上海探索 文化创意产业“三年行动”怎么走闵行以企业为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

  “《闵行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已经初步拟定,即将颁布施行。”全国人大代表、闵行区委书记朱芝松在上海市代表团驻地告诉记者,《闵行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即将出炉,未来闵行区将重点在创意设计、网络信息、传媒娱乐、文化装备产业加快形成突出优势,形成七宝、紫竹、光华、浦江等总体空...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产业园概况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产业园概况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产业园是中国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园之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该产业园成立于1990年,是中国*早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该产业园占地面积达11.8平方公里,分为五个板块:漕河泾现代服务业园区、漕河泾高科技园区、上海海洋经济创新中心,漕河泾现代物流园区和漕河泾“双创”园区。其中漕河泾现代服务业园区以服务外包、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为主,漕河泾高科技园区则以电子信息、...

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上新”53个特色产业园区分布一览

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上新”53个特色产业园区分布一览

  这是产城观察网公众号的第1427篇原创内容   继2020和2021连续两年共发布40家特色产业园区后,2022年6月16日,上海正式推出第三批13家特色产业园区。这13个特色产业园区空间规模超过40平方公里,可提供产业用地近6平方公里,可供物业700万方,重点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时尚消费品5个领域,为企业在上海选址提供了...

上海电气:上半年新能源装备及工程订单比重升至80%

上海电气:上半年新能源装备及工程订单比重升至80%

  项目为例,该项目集“风光储充控”为一体,是上海地区蕞大的储能系统。该系统通过将CIGS薄膜光伏、晶硅光伏、风力发电等有效整合,每年可降低园区用电2158兆瓦时,实现了对园区用能的统一智能管控。   现场,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得“湛卢奖”的“星云智汇”平台亦在受到关注。上海电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程艳介绍,该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和支撑...

上海社会面+1中风险+1;即日起所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需“三天三检”

上海社会面+1中风险+1;即日起所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需“三天三检”

  10月10日下午5:00,本市召开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44场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虞涛、市交通委副主任刘斌、市大数据中心主任邵军、闵行区副区长李锐介绍有关情况。   上海新增社会面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虞涛介绍,今天,本市社会面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刻响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上海闵行加快现代化主城区建设步伐

上海闵行加快现代化主城区建设步伐

  2021年闵行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增长明显。过去五年,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2021年预计超过28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2021年达到331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全市前列。   未来五年,是闵行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闵行将紧紧依靠国家战略,找准发展定位,在国家战略指引下谋篇布局、顺势而为,在国家战略赋能下攻坚突破、实现跨越。...

上海闵行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上海闵行区产业园区招商

上海闵行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上海闵行区产业园区招商

  项目位于闵行区元江路525号近虹梅南路,园区一期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 其中地上16.9万平米,地下5.7万平米方,由6栋高层办公楼(8-11层),16栋独栋办公楼和1栋中央配套楼组成 办公*租金*1.8-2.8元/m²/天 交房标准:标准交房 产业定 位、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高新技术、现代服务   园区特色/THE PART CHA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