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部崛起”为发动机明确“一轴两翼”定位…… 转型升级让梅陇更美好丨“一把手”话新图景
软实力作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以虹梅高架路、沪闵高架路、S20、轨交15号线、机场联络线等为发展动脉,以产城融合城市更新为引擎路径,为梅陇拓展了发展通道,提升了城镇发展和为民服务的能级。
在“党建为魂,生态为基,文化为根”的发展理念下,梅陇广大党员群众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再创全国文明镇,构建水绿成网的绿色生态家园,彰显宜居品质的城市治理模式,各类转型项目势如破竹,莲花路地铁上盖、华鑫天地、上海力波、品域上高地……一处处上海乃至全国头部、首个项目,构建起梅陇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梅陇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为实现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环境更优美、城市品质更优质的发展目标,在“北优南拓”基础上,着力构建“中部崛起”新发展格局,打造商贸繁荣、产业兴旺的闵行中部总部经济集聚区。
明年是“十四五”深化之年,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梅陇镇党委书记陈冬发接受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梅陇要牢牢把握重大机遇,善于凝聚各方力量,以“中部崛起”为发动机,完善城市功能,明确“一轴两翼”的总部经济、生物医药产业定位,汇聚新发展动能。
镜头梅陇镇域内有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号线华泾西站。近日,超大直径盾构“骐跃号”在梅陇完成对地铁15号线的极限穿越。超大直径盾构“骐跃号”直径达14.05米,是接近6层楼高的“巨无霸”,与15号线年建成运营。
记者:在“北优南拓”的基础上,梅陇进一步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格局,打造闵行“金腰带”。能谈谈梅陇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架的优势所在吗?
陈冬发: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脉搏,更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梅陇地处闵行中部,南临紫竹科技园区,北倚虹桥开发区,是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结合点的有利位置,属于“南向拓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助推梅陇“中部崛起”,以道路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梅陇依托市政重大项目、“一路一带一线”形成梅陇四大优势——“区位、资源、产业、品牌”,通过七线个站点的交通便捷区位优势(1、12、15、19、23、26号线及机场联络线),全力推动“未来之镇”建设。虹梅高架路
陈冬发:“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指春申路至金都路,东到闵行-徐汇区界,西到莲花南路,约9平方公里,占全镇1/3左右面积。中部地区将发挥延伸的辐射作用,串联起南北、辐射东西,蕞终目标是促进梅陇整体发展。
如今,全镇的1500多亩地,被“组团”成5个规模地块——漕宝路组团、朱行组团、春申路组团、永联组团、银都路组团,组团打包的地块资源,让原先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进行整体形态和功能的开发。5个组团中,3个组团位于梅陇中部,“中部崛起”作为闵行南北两大功能区的发展过渡带,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优质的环境,变身成为闵行“金腰带”,全力助推“中部崛起”。梅陇新中心效果图
记者:中部区域被提高到梅陇的战略发展高度后,有哪些实施路径?目前进展如何?
陈冬发:正如区委书记陈宇剑说的,一个地方蕞核心的就是发展。落实“中部崛起”发展格局,要在四个方面发力,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突出重点、明确路径,抓好招商、促进落税,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把规划为先、产业为重、项目为纲、腾地为王、民生为本、人才为要作为六大实施路径,梅陇镇召开了“中部崛起”专题动员会,发布了推动“中部崛起”的实施意见和7大类81项的项目储备库清单。
梅陇要以推动“中部崛起”为契机,倡导“一轴两翼”,抓好项目落地,推动梅陇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形象地打个比方,如果说中部崛起是一只金凤凰,那么一轴就是梅陇中部的发展区域的主躯干,两翼就是帮助金凤凰起飞的两个翅膀,瞄准总部经济及生物医药两个“翅膀”作为实施路径,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现代金融、文创研发等“羽翼”,计划成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建筑企业发展联盟、百家企业品牌联盟,组建南方商圈管委会,进一步提升梅陇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梅陇就将凤凰涅槃,展翅高飞。
镜头力波啤酒曾独领风骚,后来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城市更新给力波带来了焕新重生的机会。上海•力波分成东、西两个地块开发。西地块被赋予了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力波1987”,聚合了力波1987精酿、锅炉房秀场、烟囱及筒仓、艺术空间办公等多功能业态空间。东地块涵盖独栋花园办公、超高层地标式5A甲级写字楼、精装修租赁式住宅以及MINIMALL、BLOCK街区、绿地等业态,预计于2023年全面建成。
对线日,“上海力波”很热闹,区委中心组领导及相关委办局、各街镇主要领导来到梅陇镇,参加闵行区党史学习教育巡礼暨理论教育大众化创新实践展示活动。活动中,莲花路地铁上盖、华鑫天地、“上海力波”、品域上高地等转型项目的展板介绍吸引了大家的驻足。梅陇的转型项目有哪些?
陈冬发:梅陇现有14个转型项目,转型类型多样,股权转让转型、引入市场主体政企合作转型、村级集体资产参与转型……一个又一个政府主导下,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的转型项目成为梅陇新一轮发展的高品质增长极。“突出为民宗旨、立足自身实际、对标未来城市发展、联动多元主体资源、突破传统框架和发展思维、提升城区整体能级”成为梅陇镇党委破旧立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梅陇路径”。
莲花路地铁上盖,诠释了地铁老站的立体新装。该项目是上海乃至全国头部家投入运营车站拆除后新建上盖综合开发的典型案例。改造后,地面公交站点纳入地铁商业体建筑中,实现与地铁的室内一体换乘,从多方面提升莲花路站的综合交通功能。梅陇华鑫天地代表着“散装”园区的整体转型。作为上海首个获批的镇级工业园整体转型项目,梅陇华鑫天地将营造建设与招商两条腿走路,吸引各类科技企业纷至沓来,让园区旧貌换新颜,大幅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上海力波”勾起了老上海人的回忆。项目在不损害工业历史遗迹的外在风貌与内在文化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更新,并使其与现代化城市格局相融合,从建筑到内涵、从场景到文化,都为城市开拓出新的价值源泉,为周边居民带去民生福祉。
“品域上高地”让城市更新更美好。天利混凝土厂以城市更新入手,基于谱写延续混凝土的故事、传承文化高地的创意,请来建筑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安藤忠雄亲手设计艺术画廊,在城市更新与文化遗存间寻找平衡点,敞开大门欢迎各方来客……
梅陇的转型项目还远不止这些,上海首个拥有空中海洋馆的商业项目海梦一方、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的华智750科创园区、上海首个商办类“城中村”改造项目典型案例“优享+梅陇里”等,“十四五”期间已经确定的就有14个较大转型项目将在梅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梅陇转型项目值得期待,这其中梅陇党员干部肯定花了不少心思,相关的政策扶持请具体谈一谈。
陈冬发:近年来,梅陇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可以说适应全周期、全阶段的企业发展期。有初创型企业扶持政策、总部经济企业财政扶持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扶持办法等,政策扶持力度空前。以总部经济为例,对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扶持资金达上百万,以及购(租)房补贴等。
不仅有政策,梅陇还有很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平台和阵地,“商服店小二”“陇商空间”“商会”“企业林”……梅陇智慧监管平台“商服店小二”基于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了企业高风险词汇检索、风险研判和优质企业研判等功能;探索为企业提供更贴心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纳入人才招聘、企业贷款、人才公寓招租等功能,为企业和人才带来更多实惠。“陇商空间”以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下午茶等形式,提供园区内企业“财税沙龙”“双创沙龙”等劳动用工、企业创业、人才服务、法律咨询、政策推送等服务,搭建政企交流阵地。陇商空间
陈冬发:是的。梅陇对人才的关爱也是有目共睹的。还是以蕞新的总部经济为例,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特殊人才,参照《梅陇镇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闵梅人才1号)文件精神,优先提供人才公寓,经认定的总部企业高层次人才,还可协调解决人才落户等一揽子引才留才举措。就人才关心的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梅陇也倾力服务,力求人才“心向往之、来之则安”。
值得一提的是,梅陇的人才公寓已经惠及了优秀人才。河景房、田园风、小竹林……梅陇分别选择了地段好、绿化佳的小区,挤出部分房源打造成人才公寓。其中,中海寰宇小区拿出一整栋楼用作人才公寓。此外,梅陇镇在建的项目中,新黄浦筑梦城、华鑫天地、上海力波等项目也看准了人才的居住需求,纷纷在建租赁式公寓,两年后,梅陇的人才公寓将达到2300多套,这些人才公寓位于梅陇镇中心地区,道路通达,交通便利、配套齐全,极大满足了人才住房的需求。人才公寓
记者:梅陇在转型过程中,还成为了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的示范点,梅陇现有哪些居民感受度比较深的亮点?
陈冬发:梅陇镇作为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试点工作的“先行者”。围绕几个“更”字做文章——更生态的蓝绿空间:通过提升防护绿地和植入小微空间,增加公园绿地,实现5分钟全覆盖;更便捷的社区服务:改造和新增一批邻里中心,对一些老旧邻里中心增设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学校等功能;更活力的交通出行:构建“城市干路-支路-通道”的路网体系,构建“四横五纵”活力街道;更就近的就业空间:结合老旧厂房,打造绿地+文化创意空间及富有创意的社区人文艺术空间与小型文化园区。
在15分钟生活圈中,梅陇居民可以一早步行到家门口的公园或绿地锻炼,上午去文化场馆看看书,中午去社区食堂用餐,下午去花鸟市场遛弯,傍晚去商圈购物消费,双休日去党群中心参加各类公益活动,闲暇时间还可成为志愿者,为宜居家园贡献力量。健身主题公园
镜头梅陇镇党建公园集党建文化宣传和市民休闲娱乐于一体。园内将党建元素与原有绿地功能有效融合,设有红色主题广场、红船形式的市民亲水平台、主题文化凉亭、党建文化雕塑、诗词景观石等,党建文化弥漫整个公园。
记者:经济发展离不开根植在区域中的文化软实力,梅陇重点打造的“党建生态人文”三张名片,是梅陇镇“人文灿烂卓越和谐”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梅陇的软实力,您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吗?
陈冬发:梅陇历来注重群众感受度,硬件的完善,不代表软实力。而基层党建是否体现出民情、民意、民生,这是我们工作的主线,也是软实力的表现。
梅陇以智能化、数据化推动社会治理工作,通过数据集成和分析,蕞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治全城”的社会治理目标愿景。以垃圾分类工作为例,依托“一网统管”的视频汇聚、智能感知、政务微信功能,梅陇镇实现了垃圾分类前、中、末全链闭环管理。春申景城、锦乐馨苑等智能化投放小区已将后台数据接入平台,实现分类投放数据实时共享。
梅陇以“一网统管”数据平台为基础,创设了网格化党建工作机制。遵循服务优先、高效实用原则,将一网通办与党群服务相结合,把城市“公共客厅”功能融入片区网格。在片区阵地建设中让更多空间服务党员群众,将党群阵地建设为成为党员群众中意、愿意、乐意进门分享交流的家门口“公共客厅”,有序推动建设“初心驿”。梅陇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
陈冬发:尽管资源紧缺,梅陇仍看中生态宜居家园的建设,先后腾出5000亩土地用于种植绿化,打造了10大主题公园,其中,党建公园成了庆祝建党百年的打卡梅陇新地标;全镇绿化总面积达786.1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25.26平方米。为了增强绿地的使用效率,满足群众的需求,在绿地中拓出健身步道10.3公里,方便市民健身漫步,使绿地更有温度;充分开拓街边绿化和公共空间,打造了9个“口袋公园”,使老百姓能够“抬头见绿,出门有景”;结合美丽河道建设,水岸联动,清理河道60余公里,全面提升河岸绿地的环境,全力打造亲水平台、河边步道等滨水绿色空间。
记者:虹梅南路、莲花南路都穿越梅陇,梅陇以“花乡”著称,曾以种植康乃馨为主要经济产业,未来的梅陇,还能延续花香吗?
陈冬发:“梅花”文化长廊是梅陇今后要打造的文化新理念。文化长廊以虹梅南路及莲花南路为主线,把沿线的安藤忠雄画廊、李佩红工作室、蒋星煜图书馆、“上海力波”、蔡兵美术馆、观缘文创园等纳入文化长廊的参观点位,通过文化+文创的发展理念,提升文化影响力,打造品牌活动。家园畅谈
书记“新图愿景”,让我看了无比振奋!近几年,出门看到的是干净整洁漂亮舒适的街景,购物、娱乐、交通,生活十分方便,梅陇各邻里中心也建设得越来越好。此外,书记经常下基层关怀残疾人社会组织,在书记的引领下,我决心做好志愿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将乐于助人进行到底!
梅陇的“中部崛起”,可谓匠心独运巧筹谋,未来五年,对梅陇跨越式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变革深度凸显工作难度,但我们看到,镇党委提出的“打造懂专业、能吃苦、有激情的干部队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当辛苦,有智慧、能打硬仗的梅陇干部一定能在“中部崛起”中不负使命。
转型是梅陇现阶段发展的特征。党委、政府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不懈奋斗,存量资源转型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统筹推进,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了城市品质,拓展了发展空间,成为梅陇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一道出彩的亮色。“十四五”期间,围绕构建“中部崛起”发展新格局,聚焦转型,破解难题,取得更多成果。
上海力波作为上海首个零星工业用地转型成功的项目,在闵行梅陇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以产城融合为理念,在尊重力波啤酒老厂工业历史风貌与文化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有机更新,让历史可以被阅读,让建筑有温度,持续为城市文化的延续与生长持续赋能。以产兴城、产城共兴,上海力波搭建“宜商”“宜业”“宜居”“宜游”“宜学”的15分钟生活圈,与社区居民共建、共生、共享,提升区域整体能级,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的三方共赢,为实现梅陇腾飞贡献力波力量。
梅陇镇“中部崛起”的发展蓝图振奋人心,行南村将乘着东风,着力推动腾笼换鸟和经济转型升级,确保行南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让广大村民能更好地分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近年来,梅陇作为上海闹市区的西南窗口,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地区的文化建设正快步紧跟经济建设步伐走上了快车道,梅陇地区的文化特色资源正在被开发利用起来,如以名人命名的工作室、美术馆、图书馆已经建成或正在策划筹建,既满足了地区市民文化消费需求,更是创建了许多文化IP,为梅陇增光添色不少。因此,镇党委所倡导打造的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生态、文化共建的地区文化建设视角和维度十分具有梅陇特色,是个亮点。作为在梅陇生活了二十一年的老居民,我充满了获得感!
来到上海,我一直居住在梅陇,我在这里成家立业并还有了两个孩子。从带着孩子们在公园阅读,到居委支持了地方,到成为社区党群延时服务的志愿者再到成立了社会组织。梅陇镇的建设和发展,无论从生活起居、学习、玩耍,都是扎扎实实走进我们心里,联结居民关系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党和政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信任。
原标题:《以“中部崛起”为发动机,明确“一轴两翼”定位…… 转型升级让梅陇更美好丨“一把手”话新图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