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马车”齐发力 上海市闵行区加快形成产融合作新格局
作为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上海市闵行区始终坚持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在保持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围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推动“政会银企”平台对接、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重点培育优质企业。这“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加快形成转型升级、赋能增效的产融合作发展新格局。
为推动平台对接,上海市闵行区着力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提升交流活动质效、畅通融资信息渠道,使“政会银企”四方高效互动,营商环境向好。
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推动政府、商会、银行以及企业建立“政会银企”四方金融合作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新举办“企业说”--闵行区政企沟通会,以现场答疑、现场协调的方式提升企业感受度;持续开展区领导走访企业工作,2021年来,共走访1434家次,收集企业问题356个,问题解决率达96%。
提升交流活动质效。推动区级职能部门与驻区银行、企业联动,携手发挥资本市场优势,扩大金融服务领域,持续推动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例如组织召开上市企业发展研讨会、外贸企业融资对接座谈会、每月银行行长例会等系列专题会;积极建设“闵行区科技金融超市”,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投融资互动交流平台等。
畅通融资信息渠道。积极打造企业和银行间的融资信息枢纽,形成区级部门、属地化管理主体以及各驻区银行等各方信息共享的“企业推荐白名单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2021年1-4月份,闵行区新增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30.8亿元,名列全市各区头部,在保余额近47亿元。
上海市闵行区积极创新产融合作新模式,探索设立政府基金、进行金融管理创新、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果。
发挥政府基金作用。作为上海蕞早探索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的区,闵行区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62亿元,发起设立及出资参与80支基金,认缴出资42亿元,实缴出资37.7亿元,投资项目923个,投资的基金及直投项目合计规模约961亿元,相比认缴出资额撬动了约24倍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了政府投资基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功能。
创新金融管理体制。成立上海闵行金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政策性融资担保、金融风险防范服务、金融产业招商引资等业务,针对区内企业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打造闵行区产融互动平台,为主导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提供优质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创园贷”“批次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及合作模式。推出“创园贷”,以园区为主体和服务对象,改善了园区企业融资环境,累计授信160笔,贷款余额5.6亿元。推出首期“批次贷”,建立了低利率、快进展的贷款机制,为区内各类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科技小巨人等近500家企业投放贷款超过580笔,规模约30亿元。
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从各方面着手培育一批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业链顶端企业,发挥其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上海市闵行区鼓励发展新金融业态、培育顶端优势、强化风险防控监控机制,为优质企业引育提供了良好环境。
鼓励发展新金融业态。闵行区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设契机,依托虹桥基金小镇、南虹桥国际金融园区等载体,吸引股权投资类金融机构落户并鼓励其投资区内产业。2021年,虹桥基金小镇新入驻“君联今奈”等7家金融企业,举办“福布斯中国保险精英评选”等18场专业活动,持续提升新业态金融资源的集聚度、显示度和贡献度。
政策赋能培育顶端优势。2021年以来,围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研究制定并出台了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举措,促进培育卓越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强产业链条,持续推动经济稳增长。
强化风险防控监控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开展金融风险的排查化解,2021年来共编发工作提示17次,监测重点金融风险机构63家。夯实监管职责,组织开展地方金融组织的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梳理并制定整改清理计划;对不符合经营资格条件的机构,及时报市金融监管局,收回相关经营许可证,确保地方金融组织稳健发展。
上海市闵行区在产融合作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多措并举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