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闵行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闵行区打出建设上海南部科创核心区“组合拳”

admin7个月前 (09-24)闵行产业信息10

  伴随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深入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六大功能集聚区之一的闵行区也取得了喜人成绩,南科创核心区建设的20个支撑项目顺利完成、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的35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下一步,闵行将围绕提升成果转化的承载力、科创生态的吸引力、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三个着力点”,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方面,闵行区加大相关各方的联动、协调工作,大力促进政企、校企等联动,共建转化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在“洋”和“大”两大特色的基础上,建设更加做实、更加聚焦、更加开放的南部科创核心区。

  2018年,闵行区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制定了《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沪府办〔2018〕34号)。在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席会议的指导下,协调市级相关部门指导示范区开展相关工作;示范区成立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商推进示范区建设。市科委在浦江创新论坛等市级活动中将闵行示范区作为重要内容发布、推介和展示。

  根据市区两级文件,示范区任务细化成35项重点项目和24项建设指标,逐一明确了责任单位,制定了2018年至2020年的具体工作计划目标。截至2018年末,在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的积极努力下,全年35项重点项目和24项建设指标基本完成。

  通过一系列举措,示范区在打造成果转化平台、培育多元转化主体、集聚技术转移机构人才和建设创新创业载体等方面取得进展,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我们与九院、仁济和胸科医院联合成立三大临床联合研究中心,并与KINOVA、KUKA、NDI、深睿、商汤科技等5家国际知名企业签约共建医疗机器人联合实验室,4000平方米的产业园正在装修。”闵行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多元转化主体方面,闵行区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支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2017年闵行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211.14亿元,相当于区域生产总值比重的11.3%,比全市高7.5个百分点。2018年,闵行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1家,同比增长169%;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54家,同比增长21.5%,占全市总量的9.2%;新增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6家,同比增长36.8%;全区在孵企业1564家,同比增长20.8%;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82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8%。

  在打造开放式创新创业集聚区方面,闵行区围绕紫竹高新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为核心,建设“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已释放可用于双创和产业空间的建筑面积共计5.9万平方米。而在加强众创空间建设方面,全区已有各类众创空间2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孵化器12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共入驻创业企业和项目1564个,吸引海归创新型创业人才123人。

  闵行区区长倪耀明表示,“要紧紧围绕‘4+4’产业定位,充分集聚成果资源,将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信息汇聚到信息平台,打造成为创新动力源;积极引导各类企业主体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科技小巨人等企业的发展,提升主体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载体建设,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与市场主导的产业创新平台各有侧重、共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级;不断提升政策服务水平,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主体,及时做好政策支持及跟踪服务,并优化行政服务环境,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对于过去一年示范区和南科创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倪耀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思想认识、问题剖析和解决方式上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二是直面问题、开拓创新。三是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在倪耀明看来,成果转化示范区和南科创核心区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及时总结和分享成功的案例,更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难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事实上,近三年来,闵行区有序推进上海南部科创核心区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在政府引导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多方联动同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全区整合资源、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总体部署,闵行积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建设任务,2017年10月10日,闵行区正式获批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点围绕高校技术转移机制改革和国际化网络建设两方面,着力打造闵行示范区“洋、大”的特色。

  “洋”就是国际化,闵行充分发挥面向长三角和国内外门户的区位优势,构建国际化技术转移网络。2018年,通过市区联动,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在闵行揭牌;伦敦科技周中国行活动、浦江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在闵行举办;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上海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在闵行落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合作,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成果对接,积极承接国际先进技术和成果在示范区的转移和转化。强生、美敦力、印孚瑟斯、索尔维等多家外资研发机构在闵行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集聚和转化。

  “大”就是与大院、大校、大企联动,积极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新机制,推动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的成果溢出。闵行区与上海交大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成果转化平台,成立“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市场化平台,集聚高校、政府、市场的资源,构架成果转化的供给与需求通道,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与华东师范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打造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技术服务平台。与西工大、哈工大等高校加强合作,在闵行建设创新中心和创新研究院。与华谊、仪电、电气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合作,结合老工业基地转型,合作打造华谊智慧型科创园区等成果转化基地,承接成果转化项目。

  上海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表示,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将通过重点发展攻克肿瘤、心血管、脑卒中等重大疾病的智能、微创医疗机器人前沿技术,来实现精准诊断与微创治疗;通过深度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产学研医工结合,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6年以来,闵行区政府围绕形成“创新引领区”、“众创集聚区”、“产业承载区”的形态布局,以推进20个重点支撑项目为抓手,注重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全力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

  “围绕紫竹高新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为核心建设‘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建设‘零号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沧源开放式创业社区,与交大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成果转化平台,形成高校、园区、社区联动发展的创新创业集聚区。”闵行区区委书记朱芝松此前表示,目前闵行区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紫竹国家高新区为引领主体,积极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引领区建设。据记者了解,闵行区全面对接上海交大,在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区校合作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推动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科技成果在平台上转移转化;推动交大生物医药创新平台落地,做好生物医药类项目落地服务和产业创新公共服务。

  具体主要包括,推进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建设,成立医疗机器人平台公司,推进建立三大研究中心和两大公共平台,年内形成医疗、产业及双创资源“3+3+3”产出机制;对接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推进建设上海市人工智能功能型平台,形成建设方案,已于2018年10月25日由上海交大、闵行区政府、博康控股集团、临港集团四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上海交大建设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紫竹产研院建设,打造生物药物/抗体药物公共服务平台。

  另外,闵行区还发挥紫竹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作用,进一步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和集聚效应,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网络视听等产业的发展;发挥外资研发机构引领作用,推动印孚瑟斯、英特尔、微软等跨国企业建设开放式创新、产业孵化、技术转化等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与其对接产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形成更好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支持航空电子、东软等国有大企业开放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园区,承载高校师生、校友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在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众创集聚区方面,闵行区加强与国内外优质创业服务机构对接和合作,推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及专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打造具有新鲜活力、优质资源和高效成果的众创集聚区。根据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考核要求,结合区校合作协议,聚焦“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等重点工程,通过工作例会制度,联动各方主体,以沧源开放式社区为主体,推动项目落地,进一步放大零号湾品牌效应。目前,零号湾累计引入超过55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350余家培育成科技创新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团队95家,落户知识产权数量达280多个,42家创业团队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大赛殊荣,整体在孵项目投资融资近8亿元人民币。

  在全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承载区方面,闵行区聚焦打造上海智能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上海干细胞临床研究实践创新基地、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成果转化基地,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将基地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精准医疗数据中心及智慧医疗、精准医疗产业集聚区。联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吴泾科技时尚小镇,加快建设金领谷科技创意园区、燎申智城新材料产业园区、博济时尚科技园区、梦谷文化创意园区等项目,通过产业园区联动,承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事实上,经过近三年的精准布局,闵行的南部科创核心区框架业已成型,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聚焦高校技术转移机制改革和国际化网络建设“两个特色”,突出“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发挥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构建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

  “以打造市场化转化体系为例,闵行区科委与市科委联动,推动建设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依托东部中心和全球国际、国内机构建立的深层次合作关系,以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为重要节点,在闵行形成统筹管理、运营和发展。今年以来,已与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荷兰等地开展成果对接合作,形成了5个国际化技术转移渠道。2018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06亿元。另外,在大力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转移机构方面,闵行区与10家优质技术转移机构签约,其中已有9家在闵行注册落户,开展专业服务。与上海技术转移学院合作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闵行区目前已有职业化技术经纪人250人。”闵行区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2016年以来,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沪委发〔2015〕7号),闵行区作为市科创中心六大承载区之一,充分发挥区内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本集聚的优势,破瓶颈、补短板,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积极推进闵行作为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建设。

  对于下一步的举措,《经济参考报》记者从闵行区科委了解到,未来闵行区将围绕提升成果转化的承载力、科创生态的吸引力和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三个着力点”,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优势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具有闵行特色的“一站式科创集聚区”,将上海南部科创核心区建设更加做实、更加聚焦、更加开放。

  首先,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提升高质量发展承载力。主要表现在建设开放创新的功能型平台、构建链接全球的技术转移网络和大力推进双向转移的产业。“以构建链接全球的技术转移网络为例,我们将建设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作用,在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地设立分中心,构建‘国际化技术转移网络’,拓展技术双向转移通道。通过国际技术交易市场,集聚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开展对接海外优质项目落地的‘一站式’服务,推动海外科技创新成果在示范区展示交易、率先实践、示范应用等。”闵行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次,不断优化科创生态、提升科创要素吸引力。以“零号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通过鼓励企业自主转型、地块回购、空间整租、合作开发、引入优质园区运营主体等方式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吸引和集聚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和平台入驻,拟用3-5年时间,建成百万方建筑规模、具有影响力的“一站式科创集聚区”。此外,闵行区进一步集聚各类科创要素资源。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基金小镇、基金园等金融载体建设,促进资本集聚。设立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直接投资的运营模式,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社会资本关注和支持成果转化早期项目。全面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制定实施闵行区“春申人才计划”实施意见,集聚高端人才、产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蕞后,统筹推进区域转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据悉,闵行区推动华谊、仪电、电气集团、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大企业集团在闵行所设厂区等的载体资源盘整升级,将存量资源改造成为科创载体和成果转化的承载基地。以形成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为目标,持续推进16个成片区域转型项目,突出主导产业、产城融合和集聚效应。调动土地权利人、开发主体、集体经济组织等盘活存量土地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享,释放发展空间。

  在打造特色化产业示范基地方面,闵行区围绕闵行“4+4”的产业体系,聚焦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打造“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在人工智能领域,规划建设马桥人工智能小镇。在生物医药领域,聚焦建设上海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上海智能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上海干细胞临床研究实践创新基地、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成果转化基地。吴泾镇着力打造科技时尚特色小镇,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落地承载优势,凸显科技支撑的特色。紫竹高新区做强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新吴泾科技园引入上海交通大学新材料学院设立材料研发及共性检测平台。

  对此,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透露,他们研究院致力于实现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紧密结合,将与闵行区政府一起打造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化专家流动集聚地,建立国内领先的闵行产业化基地。

  “要紧紧围绕示范区《行动方案》十项核心任务,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重点建设好国际化渠道、专业化载体和产业化平台。”闵行区副区长吴斌指出。在他看来,在具体工作推进时,要注意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要组合式推进,区级部门协同推进、多种主体共同参与、政策制度配合落实;二是品牌化推进,深挖内涵、拓展外延、打造“零号湾”品牌,整合各类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打响“功能性创新平台”品牌;三是链条式推进,完善产业链构建、提升有效承载能力、“招商”与“转化”相结合;四是保障化推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服务配套、完善转化体系。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mh.021cf.cn/index.php/post/8435.html

相关文章

【蕞新】首届国际科创园区博览会今天开幕啦咱闵行设有超1000㎡的专馆赶紧来看看吧

【蕞新】首届国际科创园区博览会今天开幕啦咱闵行设有超1000㎡的专馆赶紧来看看吧

  原标题:【蕞新】首届国际科创园区博览会今天开幕啦,咱闵行设有超1000㎡的专馆,赶紧来看看吧   今天上午,国内首次以科创园区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化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园区、高校、企业、机构组团参展参会。在博览会的7大特色展区中,闵行通过打造逾1000㎡的专馆来展示我区在全面建设上海南部科技...

【首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上海闵行安徽淮南将共建科创园

【首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上海闵行安徽淮南将共建科创园

  您当前的位置:安徽新闻安徽各地   中安在线日上午,首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市闵行区将与安徽省淮南市共建科创园。   在淮投资代表台州市海盛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济谷、深圳市商用显示系统产业促进会名誉会长白为民分别以”坚定投资信心、助力淮南转型发展”“发挥商显协会作用、服务淮南转型发展”为主题发言;...

一周律协资讯4月25日-5月1日

一周律协资讯4月25日-5月1日

  1.《人民日报》刊文《以政治引领推动律师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律师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是推动律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律师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司法力量,承担着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使命。律师执业活动具有很强专业性、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依托、相互促进,通过教育培训、党建机制、典型示范等方式加强政...

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声明:,,,。详情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市有关科技工作、信息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研究起草和执行本区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有关政策。   (二)贯彻实施国家和市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拟订和实施本区科技、信息化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牵头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本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协...

上海科创办科学平台处处长张翌翀一行赴张江闵行园区调研

上海科创办科学平台处处长张翌翀一行赴张江闵行园区调研

  2019年11月14日下午,上海科创办科学平台处处长张翌翀及副处长居敏敏、胥喆一行赴张江闵行园区调研,就闵行园区重大项目申报事宜进行沟通。闵行区科委主任李丽及南滨江公司董事长余建源、副总经理高雪峰出席,区科委科创推进科、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上海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南滨江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余建源董事长介绍了大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项目情况...

上海头部座以科创命名的公园明年对外开放不设围墙

上海头部座以科创命名的公园明年对外开放不设围墙

  北至铁路闵吴支线、南至剑川路、西至北竹港、东至龙湖闵行天街,占地面积225790.4平方米,上海首个以科创命名的公园——闵行科创公园正在建设中,将于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澎湃新闻()8月9日从上海闵行区获得的信息。   闵行科创公园总平面图 本文图片均为闵行区供图   据闵行区新闻办介绍,闵行科创公园以运动和游憩为主要功能,打造以彩叶植物为...

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发展战略分析

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发展战略分析

  【摘 要】上海紫竹科技园是中国唯一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政府、高效合作开发的科 学园区。在“二次创业”的发展时期,作为民营企业的紫江集团在园区发展的战略问题上就有 了更多的话语权和经营权。做好民营企业如何在竞争性领域开辟出自己独特的经营思路和发展 道路,在这一时期尤为必要。   【关键词】二次创业,科学园区实力,民营企业经营   作为中国唯一的...

上海老牌国家级开发区闯进集成电路产业“破圈”转型搏杀一片新天地

上海老牌国家级开发区闯进集成电路产业“破圈”转型搏杀一片新天地

  迈入第四个年头,临港自贸区新片区方兴未艾。在这片高楼厂房迭起的热土上,扎根近20年的上海地产集团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已不再年轻。   经过十几年蛰伏,这座老牌园区在全国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态势,以及上海产业园区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格局中,竟搏杀出一片新天地。以1%的新片区面积,创造30%的新片区集成电路产值,吸引总投资近340亿元……一项项来自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的指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