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削黄瓜、刮胡子、叠衣服……这款智能自适应机器人产自佛山

admin4天前未命名10

  2024年7月4日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台银白色的机器人Noematrix Brain引起围观。只见它单手捏着剃须刀,灵巧精准地滑过卢策吾教授的下颌,动作轻柔且稳定;不远处,另一台机器人正握持刀具,将一根黄瓜削成薄片,全程力道均匀,薄厚一致。

  叠衣服、削黄瓜、刮胡子……看似“生活化”的场景,于机器人而言则是超凡之举。而这款由非夕科技研发的自适应智能机器人,正是产自其位于佛山南海的工厂。

  坚持仿人化技术路线,打造自适应机器人

  “非夕的技术路线并非‘传统’道路,自适应机器人的核心在于仿人化的力控与智能融合。”非夕科技副总裁杨壮林向记者介绍,非夕机器人通过高精度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其能像人类一样感知环境,通过“手眼配合”实时调整动作,适应复杂多变的任务场景。

  据了解,非夕科技是一家全球技术领先的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其沿着仿人化技术创新路径,专注于研发、生产集工业级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自适应机器人产品。

  从2016年诞生之日起,非夕就拥有眺望前沿的视野。该企业四位联合创始均来自斯坦福大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分别深耕于底层硬件及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算法、机器臂规划算法、软件架构及仿真平台研发等方向,高度契合机器人领域四个重要板块,让非夕机器人得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构筑起“技术壁垒”。

  成立仅3年,非夕研发的“拂晓”(Rizon)系列机器人于2019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首次亮相,成为全球首台自适应机器人;2020年,非夕佛山生产基地投产,首批百台机器人下线,标志着规模化量产阶段的开启;2022年,它已成长为通用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如今,其核心零部件90%实现自主研发,软件系统100%自主开发,拥有逾百项国内外专利。

  位于佛山南海工厂展厅内的非夕机器人。

  灵活手臂配合“大脑”,非夕不止“工业”

  “成立初期,我们的产品应用场景聚焦工业生产领域,工业是我们目前蕞大的业务板块,但就长远规划而言,我们希望实现通用智能机器人在食品、农业、商业消费、家居、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杨壮林表示。

  相较于当前大规模应用的机械臂,非夕机器人拥有更强的学习感知能力,堪称“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爱马仕”,其在非标准化的生产场景中拥有“用武之地”。

  杨壮林举例:在电子3C产品里装配环节中,多种零部件的插拔工作一致性较差,非夕自适应机器人能够主动识别和判断工件形状、大小和姿态,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力的感知适时调整,实现模拟人体能力般的“自适应”。

  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方面,一些成果逐渐落地。据了解,非夕自适应机器人已经可以用于食品加工、按摩理疗、做B超等具体场景,其技术已赋能位于佛山的调味品海天味业。

  为了让机器人更加“聪明”,非夕依托多年间的AI技术沉淀,在2023年孵化出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开发应用的独立公司——穹彻智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3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目前具身智能领域唯一)卢策吾教授担任联合创始人,未来将在零售运营、物流拣选、食材处理、家庭服务和科研教育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100%技术自研,行业独角兽选择投产佛山

  虽然总部位于上海,硅谷、北京、深圳、台湾、新加坡等地区都设有办公室,但佛山是非夕目前唯一的全球生产基地。这意味着,非夕所研发行业领先的自适应机器人全部在佛山组装生产完成。此外,该公司也在佛山培育了一支靠近生产端的研发设计团队。

  “选择在2019年落子佛山,既是看重佛山便捷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制造业基础,也希望与当地企业形成良好市场互动,用数智化产品赋能佛山产业链升级。”杨壮林说。

  据了解,非夕机器人零部件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包括佛山在内的大湾区,不少上下游配套企业为其生产提供便利,佛山本地相对欠缺高精度减速器等关键部件供应商。在产业工人素质方面优势明显,但中高端人才的供给客观上相对短缺。

  对于日前爆火的人形机器人,杨壮林认为其大规模批量应用还需要系统的产品技术沉淀和商业化过程,非夕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上并非特别激进,一直稳扎稳打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储备,聚焦具体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持续推出身体和大脑配合度高的“泛人形机器人”。

  “几年工作下来,我们看到市场正慢慢打开,我们对未来保持积极乐观!”杨壮林表示。他还认为,大环境的供需关系虽对市场推广有所影响、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时间沉淀,但创新产品和技术的价值正在得到更多关注认可和释放。同时,非夕正在通过设计与供应链优化不断实现“降本”,去年一年实现机器人本体成本降低三至四成。

  非夕,确实非沉沉夕阳,它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在位于南海狮山7000㎡的非夕科技厂房走访调研过程中,非夕机器人工程师梁健生告诉记者:当前订单呈上升趋势,如果趋势良好,增资扩产将成为不久的现实。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实习生 谢嘉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mh.021cf.cn/index.php/post/1078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三年拼到250亿元无锡锡山为未来产业“立flag”

三年拼到250亿元无锡锡山为未来产业“立flag”

  伺服关节、机械臂、双足机器人……江苏意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一众人形机器人整齐陈列,呈现出未来工业的美感。在无锡锡山,这家刚刚捧回“2024年度人形机器人卓越供应商”荣誉的行业龙头吸引了一批下游厂商,整条供应链集聚了200多家企业。   包括人形机器人、细胞基因和合成生物、氢能和新型储能在内,锡山区新近印发的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

上海“大零号湾”汇聚科技创新策源合力

上海“大零号湾”汇聚科技创新策源合力

  近日,继位于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重大产业项目佳通夏日创园(一期)完成结构封顶后,另一个项目宏润科创中心也完成了地下室顶板浇筑,地上部分主体钢结构施工已同步跟进。   “从0到1”,不仅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飞跃,也是“大零号湾”发展历程的见证。   2015年,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西北角,一栋名为“零号湾”的楼宇...

上海交大特种材料研究所l提出高效热控-承载一体化超结构!

上海交大特种材料研究所l提出高效热控-承载一体化超结构!

  超结构是通过将基本的结构单元组装成更大的结构,从而获得增强和协同的光、电、力、磁性质的新材料。这些材料在药物运载、光电技术、化学传感器、能源储存及催化领域有着重要用途。   上海交通大学特种材料研究所与香港大学陆洋教授团队合作,基于上海光源BL16U2线站,提出了蜂针生物结构的CT逆向设计方法,利用蜂针结构高度各向异性的机械与流体性能发明“超界面”,并将其作为可编...

上海交大设计出无粘合剂夹层结构薄膜可作为高容量阳极

上海交大设计出无粘合剂夹层结构薄膜可作为高容量阳极

  铝硫电池是一种能量密度高且原材料廉价的设备,作为替代能源存储系统非常有潜力。理论上讲,铝硫(Al-S)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可达1340 Wh kg-1。但硫是一种转化型阳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多硫化物和硫化物。而多硫化物很容易与主体失去电接触并扩散到电解质或铝阳极,从而产生穿梭效应,使得电池容量低、效率低且容量衰减快。因此,该电池需要新型电极材料和结构设计策略来解决这些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内容请见附件 附件: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山院区项目(暂定名)多测合一测绘服务   内容详见附件:附件1.附件查看详情>   地区:上海   内容详见附件:附件1.附件查看详情>   地区:上海   上海财瑞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受委托,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口腔...

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冯家波:在临港开启创业梦想丨临港新青年

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冯家波:在临港开启创业梦想丨临港新青年

  【编者按】临港新片区是一座年轻的城,充满活力、充满梦想、充满希望;临港新片区是一座年轻人的城,是年轻人的创新创业之城、就业乐业之城和宜居安居之城,四年来临港新片累计引进人才年均增长128.5%。新闻晨报周到推出“临港新青年”系列人物报道,意在通过讲述年轻人奔赴临港、扎根临港,逐梦临港的故事,以青春的视角来观察临港新片区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从博士期间...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CHC医疗咨询doc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CHC医疗咨询doc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CHC医疗咨询.doc   2017-03-06发布于天津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CHC医疗咨询.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CHC医疗咨询   邀 请 函 尊敬的来...

光疗和光遗传学工程材料与器件

光疗和光遗传学工程材料与器件

  讲座地点: 闵行转化医学大楼 C100报告厅   张勇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现任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兼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并入选香港政府杰出创科学人计划(Global STEM Professorship Scheme)、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被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评为全球蕞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列入斯坦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