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打造花园式科技园区!闵行漕河泾科技绿洲建设海绵城市新典范→
原标题:【海绵城市】打造花园式科技园区!闵行漕河泾科技绿洲建设海绵城市新典范→
海绵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绿色生态方法与灰色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充分发挥城市水体、绿地、道路、建筑及设施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等作用,能够平衡城市建设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综合提升、径流污染有效削减、雨水资源高效利用。
为深入宣传海绵城市理念,我们将推出海绵示范项目展示专栏,全面展现本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成效。一起来看看吧~
在上海,各种环湖公园、滨江绿地、滨水居民区并不少见,但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环水而建的大型科技园区却非常难得。闵行区虹桥镇正在建设这样一座独具魅力的科技园区——漕河泾科技绿洲四五六期项目。
项目场地原用作停车场,大部分区域为硬质路面,整体环境品质欠佳,雨水排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场地径流系数高,外排雨水量大,增加市政排水管道负荷;二是停车场等区域铺装污染物负荷较高,对河道水质影响较大。
项目旨在打造一处景观环境优美、建筑尺度宜人、配套设施完善的低密度花园式科技园区,能够充分满足中高端办公及科研需求。项目设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应用适宜海绵技术,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场地内部蓄水能力、控制污染物外排,从而有效防止园区内涝,实现径流污染控制、雨水收集利用、水环境生态改善等目标。
通过“园区+海绵”,打造“碧水环洲”的花园式科技园区。项目应用海绵技术包括:
(1)优化下垫面,采用透水铺装、屋顶绿化降低场地径流系数。
透水铺装相比地面常规硬质铺装可将径流系数由0.85降至0.3~0.4,屋顶绿化可将径流系数由1.0降至0.3~0.4,其应用可以有效减缓地面积水的形成,减少外排雨水量,进而减轻管网排水压力,提高排水能力。
(2)采用分散设置的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消纳周边雨水。
下凹绿地、雨水花园属于生物滞留设施,设置在地势较低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雨水。降雨时,竖向或转输型设施将地表径流引流至就近的生物滞留设施,收集的雨水经调蓄、净化,一部分下渗并通过盲管进入雨水系统,超标雨水通过溢流井进入雨水系统,起到削减降雨径流量、净化径流水质的作用。
(3)利用场地内部河道调蓄雨水。
场地内部河道预留0.2m调蓄空间,蕞高可调蓄水量约7478m⊃3;。
(4)通过生态方式和高效净化设备净化河道水质。
通过底质优化、水生植物构建、水生动物群落构建、水质调节等营造青草型水生态系统。采用“气浮+生化+过滤”综合治理工艺去除水体中的藻类、颗粒物质。
(5)利用ArcGIS+SWMM模型模拟分析雨水径流管控情况并优化场地排水管网设计。
SWMM是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开发的一款主要应用于城市区域水文水利学模拟的软件,可模拟水力过程中各种形态的河道、水渠、蓄水和排水设施、水泵、堰等水力设施与对应的管理措施。本项目中使用SWMM软件对场地内部管网不同重现期排水能力进行模拟,优化管网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绿化、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建成后的园区将呈现“碧水环洲”的景观效果,为使用者营造身处“绿色林带”的环境氛围。
渗:维持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慢行系统及绿地系统采用透水路面,增加雨水自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和水体污染。
滞: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滞留在低洼绿地,从而缓慢汇聚,延缓形成径流高峰,从而有效减少区域内涝的形成。
蓄: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利用低势绿地、现状湿地,结合埋地式雨水收集箱及市政管网,在公共绿地进行雨水的蓄渗利用,实现部分绿地雨水浇灌。
净:通过土壤渗透,运用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对水质自然净化。
用:加强与水资源利用,通过渗透涵养,把水留蓄在原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后在原地加以合理利用。
排:采取人工措施把多余的雨水排到市政雨水管网。通过与城市化同步的分散式雨水管理方式(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等措施),蕞大限度地实现雨水自然循环。
原标题:《【海绵城市】打造花园式科技园区!闵行漕河泾科技绿洲建设海绵城市新典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