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大零号湾”欲建成创新“核爆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将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这是上海为进一步增强科创集聚区“科技属性”,更好发挥引领和策源作用,加快形成创新“核爆点”,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的重点、靶向发力点。
2015年“零号湾”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启动建设,经过不断发展,蕞初的“零号湾”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连同闵行区“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拓展为“大零号湾”,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单位”、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局“头部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区”,并入选科技部、教育部“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名单,成为具有完整创业服务平台和成长培育生态体系的科创集聚区。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一大批创新中心和成果项目相继落地,开放式科创街区初具规模。
但对照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目标,对标国际标杆科创区域,仍要不断优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切实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此,上海制定形成《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明确,至2023年底,大零号湾高新技术企业达600家以上,估值亿元以上企业70家以上,高层次人才和高能级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基本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和高品质创新生态,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至2025年,“大零号湾”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达千亿元级,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至2035年,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战略科技力量逐步夯实,产出一批具备全球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形成万亿市值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全面建成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创成果丰富、成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为此,“大零号湾”将推出5大方面22项政策举措,包括建设一批功能型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建设,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其他未来产业“新赛道”,科创环境建设打造等。
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参加新闻发布会。东方网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将为“大零号湾”的建设建立专门的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层面,相关部门及闵行区、高校院所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要事项;区级层面,突出闵行区属地主体作用,成立“大零号湾”管委会,会同区域内高校院所、企业等各方主体,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上海还将探索设立“大零号湾”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和鼓励高校校友以及各类社会力量建立“大零号湾”专项基金,推动人才与各方面产业政策深度对接。周边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配套设施也将抓紧建设,推动校区、园区、社区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开放式科创街区。
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表示,“大零号湾”的诞生是城市和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上海交大依托“大零号湾”,将用两个“一公里”把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贯通起来。
他介绍,“大零号湾”首先推动跑好开头的头部公里,主要是从平台战略布局和一些行动计划上入手。上海交大拥有众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前沿科学中心、继承攻关大平台等等,还根据国家战略布局了一些前瞻行业如“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等。学校还启动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遴选了一批有想法有魄力的青年学者,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这些都增加了大零号湾的创新策源能力。
其次学校要打通“蕞后一公里”,做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小岗村”,多措并举,致力于消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细绳子。比如,学校专门设立了针对成果转化服务的支撑晋升通道,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招收技术转移专业硕士等等。近三年,学校科研成果转化超450项,合同金额累计接近30亿,这个数量是上一个3年的五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经有60余家交大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500亿元,其中估值超过2亿元的企业有29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师生校友在“大零号湾”开办企业已经超过600家,其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排队申请科创板的IPO。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