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闵行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上海闵行区2035总体规划

admin7个月前 (09-24)闵行产业信息40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形似一把“钥匙”。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襟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吴淞江流经北境,黄浦江纵贯南北,将闵行区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全区行政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占上海市总面积的5.86%。闵行区下辖4街道、9镇、1个工业区。

  2006年以来,经上海市政府批准的《闵行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在指导闵行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20年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但其提出的“1223”城市空间体系变化较大,尤其是23个中心村基本尚未实施,同时“郊区新城”的发展定位也呈现出诸多的不适用性。与远郊新城相比,闵行区依托近郊区位,呈现出与中心城互为依托的半独立特征,且在人口集聚和市场活力方面也更具优势。因此,在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提出将闵行等近郊部分区域纳入主城片区,强化其作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支撑区域的地位,尤其是突出科技创新功能。

  上海2035编制工作提出坚持“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由愿景式目标思维转变为底线型控制思维,牢牢守住“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发展底线,由外延增长型规划转变为内生发展型规划,将土地利用方式由增量规模扩张向存量效益提升转变。

  规划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体系,和“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其中,主城片区是主城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重点聚焦虹桥、闵行、宝山、川沙四个主城片区副中心的培育,重视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产业用地的转型提升,适当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和提升片区功能,完善基础路网,构建由“中运量轨道和常规公交”构成的局域公共交通网络,实现中心城周边地区功能的整体优化,成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撑区域。

  引导闵行建设成为现代化主城区,在强化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职能的同时,重点提升宜居品质,落实生态保育,促进职住平衡。

  构建“主城区—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参照中心城模式和标准实施设施配建和规划管理。其中主城区包括闵行中心城、虹桥主城片区与闵行主城片区,重点是提升主城区功能与品质;新市镇为浦江新市镇,重点是优化中心城周边镇,并着力建设周康航浦整合提升型城镇圈;乡村地区重点是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推动村庄减量化和城中村改造。

  明确“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建设虹桥城市副中心和莘庄城市副中心,建设七宝、颛桥、江川和浦江等地区中心,以15分钟生活圈为辐射范围完善社区中心。

  加快紫竹创新功能集聚区的建设,提升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漕河泾浦江科技园,引导园区从生产园区向产业研发社区转型,与紫竹共同形成产业创新单元。将闵行老工业基地作为产业基地进行长期锁定,重点集聚核电、机电电气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引导低效产业转型更新,强化园区土地复合利用,促进产城融合。

  划定全区不低于1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作为战略预留区,包括莘庄工业区东区、吴泾工业区、浦江南部工业地块等。

  底线年,闵行区生态空间面积须控制在115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二类生态空间面积0.2平方公里,三类生态空间面积为93.8平方公里,四类生态空间约20.9平方公里。至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4.45万亩,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6万亩。203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15平方米/人或以上。

  落实国家发展新要求,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衔接上海建设新举措,全面对接上海五个中心的功能要求。顺应区域协同新态势,关注与主城区、周边新城及长三角区域在功能、设施、交通上的一体化。

  承载区,成为全市蕞具创新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之一。突出开放功能支撑,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成为全市面向国际面向长三角开放合作的门户地区。突出文化交融支撑,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营建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化新城区。突出生态宜居支撑,建设上海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重要承载区,营建品质卓越的生态宜居新城区。

  至2035年闵行区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为2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2.4万人,农村人口 1.6 万人。

  “轴带”将成为整合全区空间结构的核心。分散的街镇、板块将由南北、东西两条复合创新与服务功能的区域性空间轴带串接,形成紧密关联的空间格局。

  “廊道”将成为城区、社区、园区建构的空间本底。以区域性水、绿廊道为基底,形成生态化、组团化的空间结构。

  “绿环”将成为公共空间组织的脉络。各个中心将由连续的环线型绿道串连起来,并与中运量、慢行系统复合,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公共中心体系和开放空间系统。

  “人文”将成为每个郊野公园的主题要素。通过文化要素的植入,让闵行的郊野公园成为展现全区人文魅力的场所。

  包括华漕镇(南虹桥地区)及新虹街道(虹桥核心区),是虹桥主城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重点提升南虹桥地区的国际配套功能,提高设施能级,完善虹桥主城片区的高等级文化、体育设施配套和居住生活配套,强化综合交通衔接,尤其是强调完善骨干路网和中运量系统,促进南虹桥与虹桥核心区的直接通勤联系,建设虹桥商务区的国际化配套新中心。

  包括七宝镇、虹桥镇、莘庄镇、古美路街道和梅陇镇,是闵行区城市化程度蕞成熟、人口蕞密集的区域。规划重点结合存量更新增补设施、增补绿地,提升城区宜居生活品质,并引导低效商办退出,围绕轨道站点集聚一批集中商务区,形成就业核心,优化职住关系。

  包括颛桥镇、莘庄工业区、马桥镇、江川路街道、吴泾镇,是闵行区先进制造业蕞核心的承载区,龙头园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度集聚。规划重点促进园区、校区、社区的三区联动,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产业社区的建设理顺产城关系,通过公共中心体系的健全优化产城配套,通过综合交通体系的提升优化通勤环境,打造上海西南部的科技创新中心。

  包括浦江镇、浦锦街道,是上海中心城周边发展基础较好的新市镇之一,也是上海城乡统筹试点之一。规划重点强化对区域性职能的培育,通过闵东工业区转型、郊野公园建设和古镇开发,彰显文化特色,形成中心城周边新兴经济的重要集聚空间。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开发边界外减量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周康航浦城镇圈的统筹发展,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综合交通、生态廊道等方面的衔接。

  采用“生态先行、两岸联动、交通支撑、适度留白”的方式,注重吴泾生态修复和战略留白,推动紫竹-江川-闵开发-浦江的滨江绿岸和功能提升工程,增设元江路、东川路、昆阳路等跨江通道促进与奉贤区、浦江镇的两岸联动发展,促进龙吴路、浦业路等主干路提级改造,强化与黄浦江中心城段沿岸的联系。

  依托七莘路、嘉闵高架等纵向干线 号线等纵向轨道交通网络,串联城市公共中心和重要就业核心,形成南北向的城市综合服务轴,促进板块整合与就业服务的均衡布局。

  依托元江路、剑川路等多条横向干线和东西联络线、中运量等轨道交通网络,串联多个创新单元、创新校区和创新社区,结合元江地区开发建设南部地区中心,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创新、服务、生态、交通融合的东西向创新综合服务轴,并将其打造为闵行建设全球城市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的核心地区。

  发展策略:强化莘庄主城副中心,培育梅陇、七宝等地区中心。对于颛桥和江川路等就业岗位较为集中的工业区片,适度增加住宅用地促进职住平衡,增加租赁性住房的规模。促进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产业转型提升,与紫竹共同形成产业创新单元。积极推动吴泾地区战略留白。结合存量更新新增生态空间。加强闵行南部与中心城的联系,构建片区内部中运量轨道交通网络。

  发展策略:培育虹桥主城副中心,聚焦枢纽、商贸功能。完善虹桥主城片区的综合配套功能,并针对创新型人才重点增加租赁性住房供给。加快构建虹桥主城片区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完善虹桥枢纽交通疏解通道,增加与核心区联系的轨道交通线路和内部中运量轨道系统。控制和建设沈海高速、沪渝高速两侧绿带,加快推进吴淞江两侧的生态空间建设。

  至 2035 年,乡村地区规划保留保护行政村 10 个(其中彭渡、正义、革新 3 个村为保护村),保留保护村居民约 0.85 万户,1.6 万人。

  规划完善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三级公共中心体系,形成两大城市副中心和五大地区中心的中心新格局。

  包括虹桥主城副中心(闵行部分)和莘庄主城副中心,承担区域的综合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成为引领虹桥、闵行两大主城片区的功能核心。服务范围可以达到全市层面,服务人口约50-100万。保证至少3条轨道交通支撑城市副中心建设,其中有轨道交通可以便捷直连重大枢纽地区和中心城区。

  总面积约 3.5 平方公里,是引领虹桥主城片区的功能核心,同时成为面向国际、面向长三角的门户枢纽,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前沿和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同时为虹桥副中心建设成为面向长三角的门户枢纽预留空间。

  包括莘庄枢纽和莘庄商务区等区域,总面积约 4.3 平方公里,重点培育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核心功能,形成面向闵行主城片区以及上海西南近郊地区的区域级综合服务中心,远景考虑与闵行滨江地区联动发展,强化向闵行南部地区的辐射功能。

  包括南虹桥、七宝-虹桥、元江地区-剑川路两侧、梅陇和浦江五个地区中心,承担地区性的综合服务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强化功能特色,以中心提升板块,实现整体品质优化。地区级中心服务人口约 20-50 万。保证至少 2 条轨道交通支撑地区中心建设,同时围绕地区中心至少配建1处城市公园和1处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土地混合利用。

  北至纪高路、南至北青公路、东至纪翟路、西至纪谭路,联动虹桥主城副中心,以国际医疗、国际文体、国际服务等配套功能为主导。在空间布局上,加强南虹桥与虹桥主城副中心的功能互补和交通联系,形成服务闵行北部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北至青衫路、南至漕宝路、东至金汇路、西至北横泾,跨外环整合七宝文化公园、七宝商务区和吴中路上盖地区,重点培育商务、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形成服务七宝、虹桥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北至元江路、南至东川路、东至莲花南路、西至甁安路,联动元江地区、剑川路商务区、向阳工业区,通过园区、校区、社区的三区融合发展,重点培育科技创新、商业、文化等功能,形成服务闵行南部地区的特色服务中心。

  北至春申路、南至梅州路、东至虹梅南路、西至沪金高速,结合梅陇春申地区更新和春申塘结构绿带建设,重点培育商业、文体、休闲等功能,形成服务梅陇、颛桥地区的生活服务中心。

  北至沈庄塘、南至七一河、东至向阳河、西至大寨河,结合闵东工业区整体转型和浦江郊野公园开发,重点培育商业、文创、文体、休闲等功能,形成服务浦江地区乃至中心城区的特色服务中心。

  形成多个社区中心,服务人口约 5-10 万,承担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完善生态宜居主城区的功能体系。空间布局上,保证至少有 1 条轨道交通支撑,并至少配建 1处地区级公园和 1 处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保护七宝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浦江召楼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浦江革新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马桥彭渡村中国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保护线是历史城区、历史城镇、历史村落、历史文化风貌区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与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与风貌保护河道等各类历史文化要素保护控制线的集合,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环境,科学引导、积极推动历史遗产的更新与活化利用。

  自然文化景观保护线涵盖各类自然保护区、历史公园、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自然人文环境要素,重点保护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环境、生态系统与文化遗存,保护承载历史信息环境的临场感和体验感。

  公共文化服务保护线涵盖城市中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较为集聚、对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及战略留白空间,确保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主导功能,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严格控制文体功能空间规模占比下限。

  明确闵行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中主要地类的规划构成,合理引导城市开发边界内外土地使用,统筹城乡各类用地资源的空间安排。

  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发展导向,将闵行区按照土地用途类型划分为 一二类生态空间、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林复合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其他建设用地区。

  规划闵行区内一二类生态空间总面积 0.17 平方公里,为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包括马桥镇西南部、浦江镇大治河南部、申嘉湖高速北部地区、浦江镇黄浦江东侧和和浦江镇同浦东新区接壤区域等基本农田集中度较高、占比较大、需重点保护和整治的区域。保护区内的基本农田占基本农田总量的比例达到 80%。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以农业、林业、果园等发展为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漕、浦江、梅陇、吴泾等镇以农业种植、林木种植为主的地区。

  包括城市开发边界内人口和产业集聚,以居住生活、商业商务、科教文卫和产业研发等城镇建设发展为主的区域。

  具体包括郊野地区的规划市政交通运输用地、农民集中居住用地、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配套用地、特殊用地和规划保留的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等。

  大治河生态走廊分布在浦江镇大治河东南部区域,是长三角区域沿太湖生态走廊的组成部分,属于重要的市级生态廊道。

  近郊绿环主要包括近郊绿环沈海高速段、近郊绿环林海公路段、近郊绿环申嘉湖高速以及近郊绿环黄浦江段等。

  闵行区生态间隔带中黄浦江间隔带、浦闵间隔带、吴泾间隔带、申嘉湖间隔带、吴淞江间隔带等五条生态间隔带在闵行区生态结构中起着重要的结构性作用,此外闵行区内还有沪渝高速间隔带、沪杭铁路间隔带以及淀浦河间隔带等生态间隔带。生态间隔带起着构筑绿化开敞空间、隔离工业与居住组团、限制城市无序蔓延等功能。

  闵行区开发边界内主要建设“五横五纵”生态绿带网络,进一步串联闵行区开发边界内的生态空间。“五横”分别指淀浦河生态绿带、春申塘生态绿带、六磊塘生态绿带、剑川路生态绿带以及周浦塘生态绿带;“五纵”分别指北沙港生态绿带、北横泾生态绿带、沪金高速生态绿带、新泾港生态绿带以及浦星公路生态绿带。

  坚持高端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促进产业创新,释放创造潜能,加快突破重点行业、重大装备、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

  产业基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为闵行经济开发区产业基地。重点以电气发展技术为先导,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产业发展优势,汇聚电气集团等大型企业入驻,担当上海及更大区域内的研发和创新技术核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气研发制造基地。产业基地内产业用地占比70%左右,考虑园区环保因素,不鼓励在园区内布局居住用地。

  产业社区面积约37平方公里(不含留白区域),包括航天、莘庄工业区、漕河泾浦江园、马桥产业区、向阳工业区、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科技绿洲。其中,紫竹、科技绿洲以科技研发为主导,重点集聚研发型企业总部和类总部;航天、莘庄、漕河泾浦江园、马桥、向阳以产业研发和智能制造为主导,重点集聚智能制造类企业的研发总部、中试基地等。

  规划产业社区内强化产城融合发展,构建产业社区与周边城市社区联动的5km产城融合圈,实现5km范围内职住平衡占比70%左右。在土地使用方面,鼓励园区土地复合利用和产业用地兼容使用。针对莘庄、航天、浦江、紫竹等规模较大的园区(单个规模基本在5-10平方公里),建议按照就业岗位10%左右提供租赁住宅配套,并重点提高配套设施用地和绿地的比重,提升园区整体品质,其中产业用地占比约50-60%,绿化用地占比约10-15%,商业及公建配套设施用地占比约10-15%,住宅用地占比约5-10%,并可通过产业用地兼容的方式进一步增加租赁房供给;针对科技绿洲、马桥)等规模较小的产业社区,其产城配套重点依托周边社区,不在园区内考虑住宅配套。

  航天产业社区,规划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重点围绕航天主导产业、航天技术应用两大领域,加强民用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电子信息、商用飞机配套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全力支持航天创新技术和主导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卫星应用及相关产业,全面协调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建设成为科研创新水平国际一流、区域辐射效应明显、军民结合成效显著的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社区。

  莘庄工业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重点加强产城融合,补足创新职能,担当上海西南部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引擎之一,成为城市形态和低碳生态融合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成为上海西南部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科技新城和产业新城,成为低碳化、智慧化、集约化的国家生态园区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和基地之一。漕河泾浦江园,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重点加强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和浦江镇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漕开发品牌管理优势,集聚开发、招商、基础设施配套等资源,打造优势资源集聚平台,浦江高科技园重点围绕“大科创”、“大健康”、“大文化”、“大电商”、“大检测”为重点的 5+X 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产业布局、产业更替和产业推进,鼓励发展人工智能。向阳工业区,规划面积约5.8平方公里。重点发挥上海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功能优势,着力打造一个集核心研发、中试、高新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城融合区域。

  零星工业用地是在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外,全区共保留零星工业用地约2平方公里,零星工业用地开发边界内主要分布在浦江、马桥、梅陇,开发边界外主要分布在浦江、七宝和吴泾。

  统筹全区商办设施发展规模,对重点的商务集聚区进行高品质、精细化开发,并对存量和规划预留的商办设施进行优化。强化产城融合,依据人口规模与区位特征,形成特色化、复合化、便捷易达的空间布局。

  至2035年,综合预测全区商业商务设施总量为30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设施总量为1200万平方米,商务设施总量为1800万平方米。

  引导商务集聚,突出商务特色,形成14个高品质集中商务区。集中商务区的建设应确保至少有两条轨道交通支撑,并以“每20万人左右布局一处就业核心,就业核心与公共中心、轨道交通站点加强复合”为主要原则,强化集中商务区与城市社区的融合发展,促进就业-居住-服务-轨道的一体化。

  闵行区现代农业发展应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总体构建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主、以草莓、西甜瓜、葡萄、水蜜桃、水晶梨、花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浦江“农业综合功能区”、马桥“生态稻田区”、华漕“市民菜园区”等特色农业地区,同时结合村集体用地,考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生活圈一般范围在3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约5-10万人。当人口密度为 2-2.7 万人/平方公里时,更有利于营造兼具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等特征的社区生活圈。

  依照全市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要求,结合全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特征,构建具有闵行特色的“国际化、高品质、全覆盖”的高能级地区服务和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强化每 20 万人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15 分钟步行覆盖率 100%的“两个全覆盖目标”,并坚持更高标准,打造华漕国际医疗和国际教育、紫竹国际教育、马桥国际体育、浦江国际文体等多个国际化特色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其中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全区未来不低于3平方公里。

  社区级文化设施主要包括社区图书馆、社区学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按照每5-10万人标准配置社区学校,按照每5-10万人配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鼓励与体育活动场地等进行复合设置。

  结合闵行区科创发展与产业布局, 积极引进与产业相匹配的高等院校。以紫竹园区为主形成全区高等教育核心。

  规划3所大学,其中现状保留两所,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考虑到大虹桥地区产、学、研发展的需要,规划在华漕镇新增专业性大学一所。结合上海戏剧学院,在浦江镇地区引进 1 所艺术类高等院校,形成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高等教育功能区;于闵行南部元江向阳地区,增加 1 所老年大学。职业教育方面,以每 10 万人配建 1 所中等职业学校。未来可根据产业区块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mh.021cf.cn/index.php/post/280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召楼路3286号项目”—闵行区召楼路3286号工业房地产评估

“召楼路3286号项目”—闵行区召楼路3286号工业房地产评估

  该项目位于闵行区召楼路3286号,现为上海航天万源稀土电机有限公司工业厂房。估价对象所在的闵行区召楼路3286号房地产所占用的土地形状较为规则,大致呈长方形;其东至鹤坡塘、南至沈庄塘、西至召楼路、北至其他厂房(上海新力机器厂);宗地西临召楼路,召楼路为双向两车道,距离主干道沈杜公路约0.5公里,距离高速路申嘉湖高速约2公里;宗地红线内基础设施达到“五通”;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土地使...

《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公示稿)

《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公示稿)

  《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公示稿)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18-12-10 05:12:33   《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由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会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编制,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宝山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自...

『官方』闵行中铁建万科朗拾花语售楼处发布:引领楼市新趋势!

『官方』闵行中铁建万科朗拾花语售楼处发布:引领楼市新趋势!

  【闵行中铁建万科朗拾花语】官方售楼处电线小时热线):引领楼市新趋势!『友情提示 :样板间采取预约制,欢迎提前来电预约参观』   四期加推约64-122㎡房源【闵行中铁建万科朗拾花语】官方售楼处电线小时热线):引领楼市新趋势!   【闵行中铁建万科朗拾花语】官方售楼处电线小时热线):引领楼市新趋势!...

【金地威新闵行科创园】莘庄工业园区 104地块 地产十强开发商 10万平米生产研发楼出

【金地威新闵行科创园】莘庄工业园区 104地块 地产十强开发商 10万平米生产研发楼出

  【金地威新闵行科创园】莘庄工业园区 104地块 地产十强开发商 10万平米生产研发楼出   营销推广平台,05年至今已成功服务数千业主!厂房出租出售招商信息发布服务:,133 9121 9793   当前位置 :【金地威新闵行科创园】莘庄工业园区 104地块 地产十强开发商 10万平米生产研发楼出   【金地威新闵行科创园】莘庄...

上海工业园区

上海工业园区

  上海厂房上海仓库上海土地上海工业园区免费发布厂房/仓库/土地信息上海嘉兴高性价比厂房出售50年产权面积2100平起   项目简介:嘉兴桐乡,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总面积】:72亩,建筑面积9万六千平方米。【面积】:蕞小分割面积2000平,面积段2000平~50000(4000平以上支持定制)。【产权】:50年独立产权【楼层】:3层独栋,3.5层...

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公示 全力打造沪西南科创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公示 全力打造沪西南科创中心

  日前,闵行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全区行政总面积 373.3 平方公里,占上海市总面积的5.86%。闵行区下辖4街道、9 镇、1个工业区。   重点关注四个维度的战略支撑。突出创新功能引领,建设上海科创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沪告字[2022]第098号)

上海市闵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沪告字[2022]第098号)

  经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闵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决定以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挂牌出让地块的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均可申请参加,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也可以联合申请。   三、 本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按照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

上海市:闵行区:工业用地:推出土地均价

上海市:闵行区:工业用地:推出土地均价

  上海市:闵行区:工业用地:推出土地均价 的数据如下:   ”其对应的值为系统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所得,仅供参考。   土地交易统计:上海市:闵行区(年) 下的其他数据:   上海市:闵行区:推出土地宗数(年)   上海市:闵行区:推出土地建设用地面积(年)   上海市:闵行区:推出土地规划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