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厂房到科创园产城融合模式引领城市更新浪潮
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60%,城市发展日益从新城建设,迈进城市更新的轨道。
2021年3月,城市更新行动首次被纳入到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紧随其后,出台《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重点任务》,提出应“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老旧厂区和老旧街区改造”。
各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积极下场,城市更新行动如火如荼推进,进入“野蛮生长”状态。时间来到2021年8月31日,为规范渐趋庞大的城市更新市场,住建部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到,须“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在改造过程中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并“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
而开始于2019年的上海龙湖蓝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创园,前瞻性地深度契合了官方的蕞新导向。我们也不难注意到,类似上海龙湖蓝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创园这样主打产城融合的项目正在各地陆续开展,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流。
后现代工业风情的面貌,告诉我们这里是一片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园;三个标志性的储油罐,则提示我们这里曾属于村级老厂房的历史。
没错,淡水河畔科创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更新项目,更确切地说,归于城市更新麾下的旧改范畴。
项目前身为黄二村工业园。作为上世纪90年代村级老厂房的代表,园区硬件设施陈旧、规划落后、运营管理松散,入驻企业以生产型以及小型贸易型企业为主。其面貌与业态,已经严重阻碍区域的城市形象与产业发展。
2019年,闵行区提出建设上海南部科创走廊的区域定位,并将毗邻高校群的黄二村工厂4万平方米存量厂房纳入本区18个成片区域转型项目之一。基于此背景,闵行区、颛桥镇、黄二村联合龙湖,组成“区、镇、村、社会资本”四方创新机制,推动黄二村厂房向创新办公园区改造升级。
正如前文所述,改造后的淡水河畔科创园颇具网红气质:由39栋1到3层的独栋,以及现代化多功能大型会议室构成稀缺的办公空间;食堂、便利店、篮球场、停车场、企业服务中心等功能性设施一应俱全;此外,标志性景观广场更可承担社交、休闲功能。
如果说,产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深远动力;那么,上海龙湖蓝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创园便是促成产业上马的孵化器。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势在必行。从黄二村工业园,到淡水河畔科创园的华丽嬗变,正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真实切面。
为彻底改变黄二村工业园产业附加值低,与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区域定位不匹配的落后局面,淡水河畔科创园重点引进高新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充分发挥毗邻“双一流”高校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和紫竹高新技术科创园的区位优势,围绕以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为主导产业的“2+X”产业带,正在建设成为闵行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大零号湾的发展新引擎。
同时,龙湖蓝海引擎秉承 “空间即服务”的发展理念,一方面以优质场地,承载代表前沿技术的高潜型优质企业的轻型生产、研发、办公功能;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城市综合运营能力,负责设计改造、施工、招商及园区运营,为产业升级打造生产力要素整合平台。
与淡水河畔科创园相隔不远的龙湖闵行中心则是龙湖典型的多业态TOD综合体项目,毗邻地铁5号线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龙湖闵行天街,写字楼,花园办公,一展空间孵化器,生活艺术中心及租赁住房冠寓。
此外,龙湖冠寓闵行天街店还针对区域内目标人群的居住特点,定制化打造职住一体生活体验,特别设计了高品质的4人间企业宿舍,成为园区产城建设的有力补充。
伴随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往日城市更新行动的大拆大建已然成为历史,龙湖在城市有机更新的不断探索中,致力于城市核心区域的老旧物业有机更新,保存城市记忆,聚焦新兴产业办公空间服务,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关于城市更新的初心,龙湖一直在坚持,关于城市更新的探索,龙湖一直在路上……
龙湖蓝海引擎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融合产业类和生活类服务、多元功能复合共生,打造面向办公、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的综合型创新平台。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