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奋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淮南高新区准确把握功能定位,持续深化城市建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奋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淮南高新区砥砺奋进的十年。
从2010年5月筹建,到2015年与山南新区合并,再到这十年,淮南高新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淮南闵行结对共建及市委、市政府“主攻山南”部署等市内外政策机遇,按照建设行政、文化、科研、教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倾力做好“建城”、“兴产”两篇文章,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18年2月,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并先后获批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等。2021年,在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132位,较2020年度提升17个位次。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文化,建设宜居宜业新城
“前两天,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放,我们身边又多了一个文化活动场所。这些年,高新区发展日新月异,配套设施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徜徉在E水系公园的花海间,恒大御府小区居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为更好发挥淮南高新区对淮南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统筹配置全市优质资源,推进淮南高新区构建包含核心区、智造园、现代产业园的“产城一体,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探索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的和谐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十年来,淮南高新区加快路网建设,淮河大道、淮南东西部第二通道、玉兰大道等一大批主干道路相继建成,交通路网完成“十三纵十四横”布局,通车里程达到145公里。
十年来,淮南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民生配套设施建设,不断集聚政务、教育、文化、医疗等各类市级优势资源。市政务中心、淮南二中、安徽理工大学相继迁入,淮南剧院、人民公园、党建主题公园、E水系公园、市文化艺术中心等相继建成,实验中学山南校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淮师附小、市直机关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市妇幼保健院、安徽理工大学头部附属医院(淮南市头部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建成投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蕞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年来,淮南高新区持续加强环保工作力度,开展大气环境专项整治、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专项保护,人民公园、周集坝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建成投用,林木绿化率高达40%,荣获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称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淮南高新区扎实开展10项暖民心行动,持续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进一步筑牢辖区群众的幸福根基。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项目招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这十年,淮南高新区将加快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重点培育大数据、新型显示两大主导产业,延伸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淮南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皖北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十年来,淮南高新区始终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系列惠企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建立帮扶联系企业长效机制,搭建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施全程代办服务,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和产业项目调度推进机制,设立淮南新型显示产业引导基金和淮南市高新战新产业投资促进基金,全面提升为企服务质量。深化“双招双引”,探索开展驻点招商、平台招商、协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十年蓄力,许多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园区主导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据统计,仅今年1至8月,淮南高新区就引进省外项目资金44亿元,工业招商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9.1亿元,新增民营企业611家。
十年栉风沐雨,一路砥砺前行。目前,淮南高新区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已形成以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为基础,以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淮南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数据存储、交易、应用、服务为发展重点的产业布局,全链式发展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上,围绕地处智慧显示产业配套半径150公里范围中心优势,致力打造华东地区蕞大的智能显示产业基地。推动深圳市商用显示系统产业促进会在淮成立淮南分会,促进智慧商显企业在淮集聚、在淮发展。建成新型显示产业园,入驻企业24家,预计“十四五”末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可达百亿。在装备智造产业发展上,万泰电子工业园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今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中国电科八所山南所区建成投用,部分光缆光纤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车瑞达淮南电机研发和生产基地项目加快建设。今年,新签约明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创维商用车等项目。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依托新能源研究中心、安徽理工大学等平台,大力支持尖端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培育聚变新能源、煤炭清洁利用等高精尖领域。
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催生发展动能活力
科学技术是头部生产力。十年来,淮南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园区共有32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平台不断集聚。围绕煤炭领域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检测机构各1家。围绕新能源领域布局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围绕大数据领域布局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围绕新能源、大气科学等领域,搭建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等省级研发平台。
孵化平台持续升级。秉承源头供给、内生培育理念,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
转化平台日益壮大。高新产业园一期、科技孵化器一期、“双创”中心一二期、江淮云、智慧谷、新型显示产业园、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成投用,云谷大数据产业园、淮南高新区产业园三期等平台在建,谋划建设“双创”中心三期。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淮南高新区将担当责任使命,只争朝夕、笃行不怠,聚力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推动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热线电话: 联系地址:淮南市委宣传部(淮南市委市政府大楼10层) 联系邮箱: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