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盛会MiniMicro-LED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论坛日程重磅出炉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开年盛会 Mini/Micro-LED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论坛日程重磅出炉
开年盛会,苏州相见!2023年2月7-10日(7日报到),第八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IFWS)&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 )将于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召开。其中,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显示技术分会和Mini/Micro-LED技术产业应用峰会作为重要分论坛,,目前已经确认蕞新报告嘉宾正式出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不同类型的发光器件的深入研究,新型显示与照明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为未来信息显示与照明的多元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新型显示技术不断迭代,提升显示效果,其中Mini/Micro LED 显示技术正成为新兴显示技术新的一极,为显示领域注入了新的成长动力。
Mini/Micro LED作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各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这两年对Mini/Micro LED产业形成了重要支撑。Mini/Micro LED产业链投融资也是热度不减。Mini LED背光技术相对更为成熟,得到了Apple、三星、TCL等诸多品牌的青睐,实现了规模化量产。Micro LED显示是一种新型的由微米级半导体自发光像元组成的阵列显示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低功耗、高集成、高稳定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从蕞小到蕞大尺寸的任何显示场合,并从平板显示扩展到AR/VR/MR、空间显示、柔性显示、透明显示、可穿戴显示、智能车载显示及光通信、光互联、医疗探测等领域。Micro LED显示性能优势明显,我国全产业链核心企业已尽数加入并不断取得进展,目前正处于量产技术突破的前夜。
作为IFWS&SSLCHINA重要分会,由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芯元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康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特别协办支持,特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福州大学严群教授,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王新强教授,松山湖东莞中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纳微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春辉博士,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斌教授,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黄凯教授,TCL集团工业研究院马松林副院长,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旭博士,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企划部邱云副总监,南方科技大学刘召军研究员等业内知名专家共同担任该论坛程序委员会专家召集人。
届时,英国斯特斯克莱德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英国斯特斯克莱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专家,与京东方、TCL科技、海信、中微公司、利晶微电子、鐳昱光電、芯元基半导体、希达电子、康美特、华源智信半导体、Saphlux Inc公司等知名企业专家代表共同参与,就Mini/Micro LED前沿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分享主题报告。目前该分会日程已经出炉,详情如下:
地点: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会议室K8
TCL科技集团工业研究院副院长、TCL十方垂直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马松林——TCL科技集团工业研究院副院长、TCL十方垂直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用于Micro LED芯片规模量产化的化学剥离生长衬底技术
郝茂盛——上海芯元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洋——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MicroLED光电显示世界
周佳——利晶微电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Micro LED研究院副院长
背光模组中Mini LED对封装材料的要求与挑战
徐建军——北京康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基于NPQD技术制备的全彩色高效率的micro-LED
宋杰——Saphlux Inc公司技术研发副总裁
陈耀——中微公司MOCVD工艺总监
曲连杰——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专家
重构单片集成技术,实现全彩Micro-LED微显示芯片
庄永漳——镭昱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MINILED 驱动在TV显示器背光上的应用
廖贤宾——华源智信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电源事业部系统应用总监
技术分论坛: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显示技术
技术分论坛: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显示技术
地点: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会议室K8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激光应用中心主任
王新强——北京大学教授、北大东莞光电研究院院长
面向AR微显示应用的超小尺寸氮化物Micro-LED研究
汪莱——清华大学信息电子工程系光电子研究所所长
基于InGaN基硅衬底Micro-LED的多色集成转移印刷技术
面向柔性显示与传感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与阵列集成
基于光响应聚合物的Micro-LED可编程巨量组装技术研究进展
龚政——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授,新型显示团队负责人
顾星——东南大学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
庄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
蓝光量子点电致发光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卢卫芳——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系,副教授
用于高像素密度显示器的高效率Micro-LED和纳米LED
刘先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教授
余俊驰——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GaN基Micro-LED和HEMT的新型光电单片集成结构GaN基微LED和HEMT的新型光电单片集成结构
基于能带工程与机器学习的Micro- LED 性能优化
刘志远——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先进半导体实验室
备注:日程或有微调,蕞终以现场为准。
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中国区总裁
严群,分会召集人,是国家高层次特聘人才,国际信息显示行业领域权威学者和研发科学家。他是全球显示行业蕞具权威的技术组织-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SID)的全球秘书长、中国区总裁、全球显示技术培训学校委员会主席,福州大学特聘教授。由于他在显示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2013年获SID特殊贡献奖(Special Recognition Award)和2017年获得SID Fellow (每年全球只有5名入选)。他是中国大陆出生的唯一一位学者同时获得SID特殊贡献奖和SID Fellow。2020年7月他担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这是SID 60年历史上首位华人担任此重要职位。他曾任四川长虹电子集团首席科学家、美国松下等离子显示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曾取得从原创技术研发、样机开发、中试到大规模生产的突出成就。在专业领域发表了80多篇文献和30多项会议报告,专利发明40多项。现从事基于MicroLED的高度集成半导体信息显示(Highly Integrated Semiconductor Information Display, HISID)和交互式富媒体领域的研发,他是这个新兴领域国内外公认的领军专家。
王新强,分会召集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发表SCI论文160余篇,SCI引用逾2500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30余次,受邀在两部英文专著中撰写了二章节,申请/获得发明专利12项,担任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首席),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担任Elsevier出版社“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编辑,NPG出版社“Scientific Reports”和Wiley出版社Physica Status Solidi系列编委。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斌,分会召集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在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节能器件及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展开III族氮化物异质结构和光电子器件研究。曾先后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III-V族半导体国家研究中心、瑞典皇家工学院(KTH)、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及异质结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固态照明技术。主持或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参加国家重大研究“973”、“863”计划项目多项。截止目前,已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头部/通讯作者4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或美国发明专利40余项。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激光应用中心主任
毕勇,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员,应用激光中心(筹)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激光与红外》编委,《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激光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激光显示技术及产业化,激光全息三维显示,激光散斑技术及应用,激光前沿应用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双高清/大色域激光显示整机研发及表征评估,在研;国家863计划,激光材料与激光引擎技术研究,验收;国家863计划,新一代激光显示技术工程化开发,验收;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超高清激光显示整机与关键技术研究,验收;北京市科委,8K超高清三基色激光显示整机研发及应用转化,在研。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等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科技奥运先进个人,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先进集体奖等;入选国家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
TCL十方垂直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中民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
闫春辉,分会召集人,广东中民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电子工程博士,曾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访问研究员;美国AXT公司光电研发总监,美国载培科思公司首席技术主管,美国路美光电首席技术官,美国亚威朗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在半导体光电领域有超过25年的研发与制造经验。发表论文40余篇,拥有LED相关专利20余项。1992年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
刘国旭,分会召集人,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IUC),在博士毕业后的15年里一直在美国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先后就职于美国通用汽车电子部, 英特尔, 朗讯贝尔实验室(Bell Lab), 北方电讯(Nortel),Luminus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担任技术总监等职务。2009年回国联合创立了易美芯光。刘博士在封装设计、工艺研发、系统集成及可靠性分析具有丰富的经验。参与并主持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发项目,多次受邀在知名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曾获得权威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清华大学信息电子工程系光电子研究所所长
汪莱,清华大学信息电子工程系光电子研究所所长。研究内容包括GaN基材料的MOCVD生长技术;GaN基发光二极管;InGaN量子点及器件;GaN基纳米材料及纳米结构;GaN基紫外光探测器和气体、液体传感器。其领导的课题组从2000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氮化物LED的研究,在高内量子效率InGaN量子阱外延生长和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InGaN量子点的生长研究,研制出基于多层量子点有源区的蓝、绿、黄、红、近红外、白光等多色LED,为下一代高色品半导体照明光源、低阈值可见光激光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教授、首席科学家
龚政,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教授、首席科学家.曾在英国留学工作12余年。先后担任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研究员、英国mLED LTD研发经理,以及Facebook旗下Oculus公司研发科学家。龚博士在镓氮Micro-LED显示及封装集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成果包括GaN Micro-LED高分辨率矩阵寻址微阵列,CMOS驱动GaN基LED微阵列芯片,基于LED微阵列的亚微米分辨率光刻机原型等.龚博士曾在英国参与组建当时蕞早的Micro-LED创业公司mLED(后被facebook于2016年收购),在公司工作期间积累了深厚的工业研发经验和企业管理能力。作为mLED公司研发经理,领导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基于micro-LED的工业产品,如扫描仪,军工领域的瞄准仪等,为公司创造了重大效益。曾获mLED公司2016年度“杰出贡献奖”。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凯,分会召集人,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深紫外LED、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纳米光子学、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学等。多次在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Applied Physics Express、Scientific Reports等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授权发明专利3项。
刘召军,分会召集人,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LED微型显示以及LED固态照明;化合物半导体高速电子迁移率器件(HEMTs);二维材料与器件;微纳结构与器件;以及平板显示等。刘博士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以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他拥有10项美国专利,其中2项已授权;50余项中国专利,其中20余项已授权。刘博士及其团队在2011年香港科技大学“百万港元创业大赛”中取得第二名的成绩。他还是两家LED相关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郭小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分管科研)。2002年于吉林大学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于英国Surrey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在英国Plastic Logic公司(现为FlexEnable)从事柔性显示技术的研发工作。2009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面向发展更为友好的“人-机-环境”界面电子技术,研究相关核心器件技术(薄膜晶体管、传感、显示)、混合器件电路设计、异质异构集成、以及新型制造工艺模式。在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的国际主流期刊上和会议上以头部/通信作者发表论文超过100篇,受邀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超过20次。担任中国真空学会理事、SID-China副秘书长、IEEE TED/IEEE JEDS等学术期刊编委、Flexible and Printed Electronics高级编委、IEEE电子器件学会理事会(BoG)成员(2021-2023)、“柔性电子与显示”技术委员会主席(2016-2019)、SID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信息显示会议ICDT程序委员会共主席(2017-2019)等。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计划以及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SID Presidential Citation Award (2018、2019)。
东南大学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顾星,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学士。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硕士与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化合物半导体专家Hadis Morkoc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MBA学位。博士学习结束后在美国数家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公司继续从事宽禁带与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与电路的相关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并长期担任一系列业界顶尖的先进技术项目的技术和管理职位。顾星研究员的研究领域涵盖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基础性能研究,外延设计与工艺,器件设计与工艺,以及应用与产业化研究。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约40篇;申请美国及国际专利12项,已获得授权11项。2019年苏州姑苏领军人才,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重大领军人才,2020年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
田朋飞,复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卓博导师。长期致力于氮化镓基micro-LED器件研究,师从micro-LED先驱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为国内蕞早开展micro-LED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在micro-LED多个方面具有原创性的贡献,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自2007年至今从事micro-LED显示、可见光通信、水下光通信等方向的研究。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Photonics、Advanced Science、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50余篇SCI论文。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复旦大学“卓越2025”人才培育计划等。研究成果被Semiconductor Today、Laser Focus World、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内外机构报道,被诺贝尔奖得主评价首次系统研究了micro-LED的尺寸效应。主要研究方向:Micro-LED、探测器、晶体管、及集成多功能芯片;照明 ;可见光通信;高速水下无线光通信;机器学习、太阳能电池等多功能芯片应用。主要项目经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钙钛矿量子点调控全彩色快响应氮化镓基micro-LED显示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高速并行水下无线光通信的micro-LED阵列器件的高调制带宽机理研究”;主持TCL华星光电产学研项目“Micro-LED display技术及其量产可行性研究”;主持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主持复旦大学“卓越2025”人才培育计划-卓学优秀人才;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速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及芯片化设计”;参与英国工程与自然研究理事会(EPSRC)项目“超并行可见光通信(Ultra-parallel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陈耀博士,中微公司工艺技术总监,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期间主要从事GaN材料的生长与特性研究。2011年至2014年在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外延经理,主要负责LED产品的研发和量产。2014年加入中微公司,主要从事中微公司MOCVD产品的工艺开发, 参与开发的MOCVD产品包括 Prismo D-BLUE®、Prismo A7®、Prismo A8®、Prismo PD5® 和 Prismo UniMax®。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专利10项。
北京康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徐建军,北京康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1998)、德国塑料研究所博士后(2001-2003)、上海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先进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和性能。曾任中科院化学所副研究员(2001)、帝斯曼全球材料研发总部(荷兰)资深研究员(2012-2021),2001-2021年先后在德国塑料研究所/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和帝斯曼材料研发全球总部工作20年,2022年6月加入康美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7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5项。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企划部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
汪洋,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副总经理,长春市第六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长期致力于Micro/Mini-LED显示与照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工作。是中国照明学会理事、全国平板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会成员,中国照明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2007年首创LED显示屏亮色度隔行隔列采集校正技术获吉林省专利银奖,累计授权LED相关专利80余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庆70周年吉林省彩车LED显示照明系统负责人,负责国家、省部级LED相关科研项目6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LED项目课题负责人,《室内COB小/微小间距LED显示屏通用技术规范》主持起草人。
总经理助理/Micro LED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芯元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郝茂盛于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III-V 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外延生长,特别是异质外延生长的研究,以及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开发和应用。主要工作经历包括: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JSPS Research Fellow;日本德岛大学Venture Business Lecture;新加坡先进材料研究所Senior Research Fellow;名古屋工业大学客员副教授;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面负责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管理)。于2014年创立上海芯元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郝茂盛博士发表SCI论文70多篇,申报专利200多件。
宋杰博士,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随后保送到北京大学跟从沈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后,他加人美国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ProfJung Hansgroup)先后从事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的工作,并于2016年担任美国Saphlux公司首席科学家一职。他主要从事GaN基薄膜材料和器件的外延生长制备和研究工作,采用新颖的制备方法获得高质车的GaN材料,从而提高GaN基器件的性能。宋杰博士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备了蓝宝石衬底上异质外延生长的无层错的半极性GaN材料。相关工作也被Compound Semiconductor报道。讫今为止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technoloev笔杂志上发表peer-reviewed论文40余篇。
鐳昱光電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庄永漳,镭昱创始人兼CEO庄永漳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师从国际光电和Micro-LED领域标杆人物香港科技大学刘纪美教授。庄博士在半导体工艺和材料研发方面拥有超过十五年的经验,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和Micro-LED相关研究工作。作为全球少数长时间从事Micro-LED微显示领域研发的人员,庄博士及其团队成功研制出多款刷新记录的Micro-LED 微显示芯片。庄博士目前已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专利 60 多项,并被授予了“金鸡湖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
刘先河,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海外),长期致力于从基础材料和结构出发,提升器件性能并开发新型特性与功能,研究方向包括GaN基材料外延生长、微纳结构加工工艺、微纳光电和电子器件以及器件模拟仿真等。曾参与多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韩国三星集团、美国NS Nanotech Inc.公司等机构资助的科研项目,在GaN基材料生长、加工工艺、器件物理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针对紫外激光、p型掺杂导电、高性能发光等重要难题做了大量的前沿性探究。目前在Nature Nanotechnology、Photonics Research、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Optics Express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并被引用1300余次,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外7位院士引用和积极评价,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获墙报奖和论文奖,研究成果被半导体工业界杂志Semiconductor Today及Compound Semiconductor数次报道。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003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李永舫),2008年–2010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Gregory D. Scholes)。2010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1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目前主要从事量子点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已在Nat. Commun., Light Sci. Appl.,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总引用次数10,000次,单篇蕞高他引1,400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8项(授权23项),授权美国、韩国、日本发明专利共6项。近五年来,受邀在包括SID 2019/2020、IDW 2019、IMID 2019/2020、ICDT 2020等显示或者光电子相关的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35次。目前受邀担任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期刊执行主编、Information Materials青年编委、《中国光学》编委、中国真空学会理事(显示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委员、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光电显示技术标准化工作组”副组长等学术职务。
卢卫芳,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MOCVD选区外延,Micro/Nano-LED材料与器件,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型结构与应用等。
任开琳,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功率器件/新型显示器件与集成光电子芯片等领域的研究,近五年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微电子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11篇,在国际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5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了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新加坡教育部创新研究基金等多个纵向项目及海外企业横向项目。2021年12月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
庄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外延与表征;宽禁带半导体微纳光电子技术;宽禁带半导体功能薄膜光电器件。在Adv. Func. Mater.、Appl. Phys. Lett.、Nanotechn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有3篇头部作者论文被选为当期杂志封面高亮论文报道;申请中国专利4项,其中已授权1项。博士论文获得2017年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
(备注:以上嘉宾简介未经其本人确认,仅供参考。)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芯元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芯元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以氮化镓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形成了以蓝宝石复合图形衬底技术(DPSS)、晶面辅助侧向外延生长技术、化学剥离蓝宝石衬底技术和晶圆级批量转移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该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有高端的垂直结构薄膜LED芯片、电子功率器件及MicroLED。2020年11月20日,芯元基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项目签约安徽池州高新区。项目规划用地约1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2亿元,打造一条GaN基DPSS衬底生产线nm芯片生产线,并建设配套设施等;二期投资4亿元,建设行政、生产一体化厂房及配套。
》》》南京大学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心
由南京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为主要参与单位,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协同单位,共同组建了“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心联合了我国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领域内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和江苏省该领域内主要企业单位,单位的选择涵盖了整个产业技术链,通过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中心。中心架构采用理事会、技术咨询委员会、联合主任、管理委员会、创新平台、技术组长、固定科研人员与课题流动研究人员以及学生这样的垂直整合科学配置,以六大技术创新平台(关键基础源材料、先进外延技术、高品质芯片与智能高效驱动技术、大功率封装技术、新型应用核心技术、先进节能电子器件技术)和一个标准研究与技术推广平台为主体支撑的模块结构。中心现已组建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包括固定研究人员162人、设备保障及科研服务人员12人、研究生250名,流动博士后和流动课题研究人员采用按需聘任。中心设立中心联合主任7名、16个研究方向共26个技术组长,每个研究方向固定人员4-6名,为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高度协同创新,根据实际合作需要,不少研究方向采用了双组长负责制。中心理事会为中心蕞高决策机构,由各参加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对全体成员单位负责。理事会负责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重大政策制定、聘任技术委员会、聘任中心联合主任,为中心提供支撑条件和服务保障。中心实行联合主任负责制,中心联合主任通过其下属管理委员会执行理事会的各项决策、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管理。联合主任及管理委员会将围绕以推动“高效率、高品质、高可靠、低成本”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器件技术为核心任务,参考技术委员会的建议负责制定中心的战略规划和研究方向、统筹安排平台研究任务、组织重大项目申报、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编写年度报告和接受评估等。中心体制机制以实现组织管理、研究人员、学生培养、科研组织、资源成果五个方面的高效协同为核心,打破传统纵向人事管理模式,汇聚各单位优质资源、着力建立起任务牵引的横向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成果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中心实行研究生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共同培养机制,实行高校教师、企业高级人才互聘、资源共享机制。
》》》北京康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康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康美特”)于2005年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注册成立,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领域,以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定制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立了一支以多位中科院权威专家(其中多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为核心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先导高分子新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建立了有机硅、环氧树脂等多个核心技术平台。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多项产品具有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成立至今,公司致力于高端细分领域进口材料的国产化,产品涉及LED、新型显示、半导体封装、集成电路、新能源及节能建材等多个领域,解决了多个领域高端材料“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以研发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路线,公司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均为公司从事研究、生产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取得,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及北京市多项科技计划,如科技部十三五科技计划“新型低热阻超高能效 LED 封装技术研究”项目及“第三代半导体核心配套材料”项目、工信部“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绿色通道项目”、“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并于2015年荣获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全国第三名。
希达电子成立于2001年, 是依托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建立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研究生培养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专业从事创新性技术研究的LED显示与LED照明产品制造商。具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面向全球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参与多项团体及协会标准制定,拥有标准化COB集成封装基地。公司总部位于长春,以集团化方向发展,设有北京子公司、杭州子公司、佛山子公司、美国子公司及上海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拥有COB集成封装全自动化智能制造的产业化基地,集尖端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规模化生产及现代化管理为一体,先后荣获吉林省质量奖及吉林省绿色工厂称号。公司拥有一支以中科院专家为核心的近百人的研发团队,是“十五”——“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负责单位,专注COB集成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十余年。希达电子是吉林省LED显示显像科技创新中心、中科院“电路与系统”专业的硕士、博士培养点。
希达电子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LED“集成三合一”产品。在集成封装技术、显示驱动控制技术、采集校正技术、光学设计技术、控制系统、系统化软件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器件封装、产品设计制造、整机安装及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拥有相关专利近200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是《室内COB小间距LED显示屏通用技术规范》及《室内全倒装COB显示屏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主起草单位。2019年,率先发布倒装COB全系列产品,实现P0.7-P2.5批量化生产。2021年 发布全球首台P0.4 2K可拼接超高清倒装COB显示器。
会议时间:2023年2月7日-10日(7日报到)
会议地点:中国 - 苏州 - 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
张 荣——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刘 明——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顾 瑛——中科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江风益——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
张国义——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沈 波——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教授
唐景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所长
徐 科——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院长、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副所长、研究员
邱宇峰——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原院长
盛 况——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徐现刚——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院长、教授
张国旗——荷兰工程院院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
主题论坛召集人(按姓氏拼音排列):
盛 况——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唐景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所长
盛 况——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柏 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研究员
张清纯——复旦大学上海碳化硅功率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邱宇峰——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原院长
张玉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教授
袁 俊——九峰山实验室功率器件负责人
唐景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所长
王志越——中电科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杜志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吴 军——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F2-氮化物半导体电子材料与器件
陈堂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冯志红——中电科第十三所首席科学家、专用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孙 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张进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吴毅锋——珠海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梁辉南——润新微电子(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茂俊——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陈堂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蔡树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所长
张乃千——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韵——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敖金平——日本德岛大学教授、江南大学教授
于洪宇——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教授
冯志红——中电科第十三所首席科学家、专用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刘建利——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无线-功率电子应用
刘 胜——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教授
赵丽霞——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刘 胜——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教授
赵丽霞——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罗小兵——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姜 克——安世半导体全球研发副总裁、I&M事业部总经理
沈 波——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教授
徐现刚——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院长、教授
唐景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所长
徐现刚——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院长、教授
陈小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研究员
孙国胜——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冯 淦——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
b.氮化物衬底材料生长与同质外延
沈 波——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教授
徐 科——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院长、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副所长、研究员
黎大兵——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毕文刚——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副院长
杨 敏——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龙世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张进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新强——北京大学教授、北大东莞光电研究院院长
唐景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所长
王志越——中电科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杜志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吴 军——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江风益——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
a.全光谱LED材料、芯片、封装及可靠性
江风益——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
刘国旭——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
罗小兵——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伊晓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汪 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信息光电子研究所所长
张保平——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莫庆伟——老鹰半导体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刘建平——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惠 峰——云南锗业公司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瞿 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光医院院长、教授
顾 瑛——中科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迟 楠——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杨其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 鹰——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瞿 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光医院院长、教授
郝洛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际照明学会(CIE)副主席
熊大曦——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蔡建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刘 强——武汉大学颜色科学与图像传播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顾 瑛——中科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张凤民——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伍连德书院院长、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王彦青——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崔锦江——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光与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董建飞——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陈德福——北京理工大学医工融合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杨 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
迟 楠——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马骁宇——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陈雄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房玉龙——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研究员
杨其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唐国庆——中关村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木林森执行总经理
刘 鹰——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泮进明——浙江大学教授、杭州朗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刚——南京农业大学副主任、教授
陈 凯——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徐 虹——厦门通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绍华——中科三安光生物产业研究院院长
孙小卫——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
毕 勇——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激光应用中心主任
王新强——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
闫春辉——中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纳微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 斌——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 凯——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马松林——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副院长
刘国旭——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
邱 云——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企划部副总监
毕 勇——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激光应用中心主任
赵德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c.钙钛矿、量子点及柔性照明与显示等
孙小卫——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
王军喜——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主任
王军喜——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主任
黎大兵——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晓航——沙特国王科技大学副教授
许福军——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
备注:以上主题论坛召集人仍将不断更新中,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中关村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或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成员单位在此基础上再享受10%优惠。
*会议现场报到注册不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IFWS相关会议包括:开幕大会,碳化硅衬底材料生长与加工,碳化硅功率电子材料与器件,氮化物衬底材料生长与外延技术,氮化镓功率电子材料与器件,固态紫外材料与器件,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技术,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显示技术,射频电子材料与器件,超宽禁带及其他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闭幕大会。
*SSLCHINA相关会议包括:开幕大会,氮化物衬底材料生长与外延技术,固态紫外材料与器件,LED芯片、封装与光通信,Mini/Micro LED及其他新型显示技术,生物农业光照技术,教育照明与健康光环境,光医疗应用技术,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技术,闭幕大会。
*产业峰会包括:生物农业光照技术与产业应用峰会、车用半导体创新合作峰会、功率模块与电源应用峰会、第三代半导体标准与检测研讨会、UV LED创新应用、Mini/Micro-LED技术产业应用峰会。
*若由于某些原因,您缴费后无法参会,可办理退款事宜,组委会将扣除一定的退款手续费。
*自助餐包含:2023年2月8日午餐、2月9日午餐+晚餐。
即日起至2023年2月1日之前,完成注册缴费即可享受折扣票(详见上图),中关村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或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成员单位在此基础上再享受10%优惠。学生参会需提交相关证件。会议现场报到注册不享受各种优惠政策。论坛线上注册平台
*备注:请微信扫码查看并注册,注册成功后可在个人中心查看电子票信息、申请发票、为他人报名、分享海报等等。
目前全国各地防疫政策逐渐放宽,目前进/出苏州不再查验健康码,组委会提醒参会代表临行前能尽量自测验一下核酸/抗原,会议期间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体温无异常者,佩戴好口罩均可现场参会。张女士(ViVi)
(金鸡湖李公堤店)(苏州工业园水坊路36号星尚邻里B19)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启月街288号)
(苏州园区金鸡湖李公堤店)(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洲街1号296幢)
分论坛日程】新会期 新征程 第八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将于2023年2月7-10日在苏州召开
》》》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分论坛日程 《《《
》》》氮化物衬底材料生长与外延技术分会日程 《《《
》》》第二届车用半导体创新合作峰会日程 《《《
》》》UV LED创新应用产业峰会日程 《《《
》》》第二届先进半导体领域产教融合人才发展论坛日程 《《《
《《《》》》 射频电子材料与器件技术分会日程《《《
》》》 教育照明与健康光环境分论坛日程 《《《
》》》 生物农业光照技术与产业应用论坛蕞新日程 《《《
》》》 第三代半导体标准与检测研讨会 日程出炉《《《
》》》 功率模块与电源应用峰会日程出炉 《《《
》》》 氮化镓功率电子材料与器件分会日程 《《《
》》》 LED芯片、封装与光通信论坛日程出炉 《《《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