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闵行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科创园区“烟火气”渐浓老厂房焕新助力区域产城融合

admin10个月前 (09-24)闵行产业信息12

  闵行正积极在一南一北打造“大零号湾”、虹桥两个“国际人才会客厅”,在传统公共人事服务大厅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和人才之间更为亲密融洽的生态环境。目前,“大零号湾”区域内已入驻了多家企业服务机构,可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位于“大零号湾”区域内的华谊万创·新所也聚集了一批优质企业,随着园区商业配套陆续开业,人气与“烟火气”并存,加速提升区域活力。

  (华谊万创·新所实景,水石拍摄)老厂房变身“三好园区”华谊万创·新所位于沪闵路剑川路交口,邻近交大“T字形”双创街区,是“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的重要载体。园区毗邻5号线公里,且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交通便捷,东侧集聚多所高校和科创园,坐拥绿色、人文、科技、活力四大资源。园区所在地原是上海橡胶工业领军企业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厂区,有着深厚的工业发展历史底蕴,被誉为“中国民族橡胶工业的摇篮”。因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产能外迁,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厂区在2007年停产闲置。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启动后,沪闵路、剑川路T型发展轴定位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大中华正泰橡胶厂恰处T轴交汇处,陈旧工业遗存亟需进行更新改造。2019年,华谊集团、上海万科、闵行弄升三家公司共同出资,在闵行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契机下,利用存量厂房进行装修改造,将大中华正泰橡胶厂转型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的科创产业园区及城市更新型新标杆。

  (华谊万创·新所实景,水石拍摄)针对旧厂房留下的18栋建筑,园区设计保留了高层高、强承重等优点,充分尊重场地工业遗存,把包豪斯主义简约、疏朗的风格运用到整体设计中。通过保留厂房元素、提炼设计语言、转化现代功能等工序,延续园区历史记忆并获得功能新生。按照功能定位,园区通过高品质、灵活性、多元化的产品设计形成商办载体,打造形态丰富、空间可变、配套共融的空间载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优质高新科创企业、商业服务企业等在此集聚。整体结合区域与自身资源,以科创为基、辅以文化创意,打造好看、好用、好玩的“三好”园区。创新生态为企业赋能华谊万创·新所为企业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重点吸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企业入驻。目前,园区出租率已超70%,剩余可租面积约2.4万平方米。已引进歌尔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闵行交大科技园运营有限公司、奕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和华瑞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斐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与此同时,这里的创新生态也在快速提升。园区所在的“大零号湾”区域已入驻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大零号湾”分中心、区科创服务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区高端人才服务中心等企业服务机构,可近距离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在闵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下,园区也积极落实相关创新举措,为园区企业排忧解难。为破解登记中“住所使用文件”提交难点问题,闵行区市场局会同区大数据中心开发建设标准化企业住所库——“闵址汇”,通过各部门之间数据互联共享对场所地址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通过系统功能归集房屋划分、出租方、承租方等信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住所库,蕞终实现通过住所库一键打印“住所使用证明”,替代产证复印件、租赁合同、划分图、划分说明等材料。园区通过随申办闵址汇进行标准化住所证明打印并交给使用方,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在与入驻企业办理证照沟通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入驻企业将这一纸证明提交窗口,即可申请办理住所变更。开放式街区为区域注入活力华谊万创·新所是继上生·新所后,万科参与改造的第二个“新所”项目,延续了“开放、共享”的空间定位原则,通过开放封闭的工厂大院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共享工厂内部公共空间与道路空间,实现城市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探寻出一条可复制之路。项目拆除了道路红线的围墙,沿沪闵路一侧变为绿廊步道,园区还引入横泾港人行连桥,将产业园区和居住区“无缝衔接”。随着南侧滨河景观提升完成,园区还积极引入赛艇俱乐部、书店、茶馆、咖啡屋等业态,不断丰富岸边功能,吸引更多人到此漫步、休闲和消费,成为集科创、研发、工作、生活与休闲于一体的“活力之地”。

  (华谊万创·新所实景,水石拍摄)目前,园区内乐动力闵行体育中心(含篮球、羽毛球、健身等)、manner咖啡、新尚·嘉宴、滨江宴、罗森等商业配套已陆续开业,商业氛围日渐浓郁,可满足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开放之后的华谊万创·新所也成为了“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让产业形成集聚优势、配套优势和绿色休闲场景互融优势,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贡献价值和力量。

  闵行正积极在一南一北打造“大零号湾”、虹桥两个“国际人才会客厅”,在传统公共人事服务大厅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和人才之间更为亲密融洽的生态环境。目前,“大零号湾”区域内已入驻了多家企业服务机构,可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位于“大零号湾”区域内的华谊万创·新所也聚集了一...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mh.021cf.cn/index.php/post/691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阳光网】一个交大教授的自述:这里是实现梦想的好地方

【阳光网】一个交大教授的自述:这里是实现梦想的好地方

  兴许是两年来的奔波,让42岁的刘明皮肤显得黝黑。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讲起话来思维清楚,语速较快,学校里,他是严谨负责的老师,公司里,他是整个技术团队的核心。   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办公室里,刘明讲述了自己“沉睡”在实验室里十年的科创“种子”如何在两年内被充分“唤醒”,在沣西新城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释放出无限可能。   “做梦...

一栋小楼何以走出20家硬科技企业

一栋小楼何以走出20家硬科技企业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外景。 (受访者供图)   成立半年即发布首台样机,一年被资本“追投”7轮;今年3月,落户临港打造上海首座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预计年内实现首台商用——具身智能独角兽企业智元机器人出生至今14个月的发展可谓“风驰电掣”。   一骑绝尘的速度背后,有一张精细打磨的图纸。很多人不知道,这家一出生就吸引万千目光的明星企业是上海人工智能研...

上海临港:智能制造基地吸引交大团队“搬家”

上海临港:智能制造基地吸引交大团队“搬家”

  上海临港:智能制造基地吸引交大团队“搬家”   中青在线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有一个特殊的员工,他是原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习俊通。如今,他辞去行政职务,带领着一支168人的高精尖团队扎根在距离上海市中心超过70公里的临港科技城,为科技城里的新兴产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习俊通现在是上海智能制造...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

  您的位置: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网站首页   所在地区:   办学类型:   留学国家: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英国等   留学模式:   学校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创新中心深耕国际教育领域,依托学校雄厚师资力量和前沿办学理念,融合...

上海宏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宏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钢结构厂房定制,专注钢结构厂房、工程等领域,打造适合你的钢结构厂房。用服务与质量来换取你的信任与支持,共创双赢!   长期专注于建筑、领域,拥有专业承包能力、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能力、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能力。拥有国内领先的制作设备生产线三条,有承接大跨度的厂房、物流库、仓储及多层重钢结构的技术分解、生产及安装经验。   在我们以卓...

中软国际携手上海交大助力重庆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中软国际携手上海交大助力重庆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黎盛荣 实习生 王雨衡)今(6)日,由中软国际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重庆校友会主办的“智涌重庆 星光璀璨”智能制造专题沙龙在华为(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展厅举行。   据悉,本次沙龙以“智涌重庆 星光璀璨”为主题,旨在分享智能制造领域政策趋势、前沿技术、发展动向、本地优秀实践案例以及中软国际在渝布局,并以此为契机,汇聚创新智能生态体系,提升区域...

交大电院“面向智能工厂的现场级工业物联网关键设备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交大电院“面向智能工厂的现场级工业物联网关键设备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12月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陈彩莲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面向智能工厂的现场级工业物联网关键设备研发”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会由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网络协同制造与智能工厂”专项办组织,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   会议由科技部高...

交大要闻_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交大要闻_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上海交大赵昕副教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度亚太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11月14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浙江杭州发布了“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地区榜单,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赵昕副教授入选。入选理由:在新一代DNA合成技术领域作出的工作赵昕的研究聚焦于半导体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交叉学科。他博士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