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零号湾”创新生态系统正从“参天大树”到“热带雨林”
闵行区中试基地建设进展如何?怎样通过产教融合促进“大零号湾”从“创新平台”向“创新生态系统”转变?抢占新机遇,打造上海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又该如何部署?这些问题事关闵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也是区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关心的重点。近日,区政协组织召开“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专题视察暨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相关与会单位负责人对政协委员的相关提案做了详细的办理情况汇报,得到委员们的肯定。
区政协主席祝学军提出,建设新质生产力高地,人才是头部位,要重视人才的选拔标准及人才队伍建设,还要注重文化氛围营造,把文化氛围文化服务落实到位会更有助于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闵行。副区长谭瑞琮表示,提案解决的问题也是闵行发展的重点方向,各部门要加强研究部署,“大零号湾”要做好存量开发,打造优秀的科创生态系统,探索交大科技成果与闵行发展结合并落地生根。
2023年,《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正式发布,“大零号湾”成为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区,目标打造成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今年以来,闵行区联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科技力量稳步推进“大零号湾”建设,技术、资本、人才、载体等创新资源和要素不断集聚,逐渐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生态。
闵行区围绕中试基地建设展开了多项工作。从顶层设计出发,强化政策支持引领。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闵行区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为引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经认定的区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前期建设经费及运营经费等资金资助,做好区级中试基地建设的规划布局。
调研企业食未科技,拥有中国首个细胞培养食品千升吨级中试工厂
同时,闵行积极对接市科委、市财政局等市级相关部门,7月2日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共性技术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等建设支持力度,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区政协及各提案承办单位的积极推动下,闵行区的中试基地、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力争为优质科技企业集聚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提供更好的研发环境和资源赋能,促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两只脚走路的机器人,还不多见吧?
下一步,闵行将结合全区产业规划布局,支持引导区域内科创载体探索打造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等平台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区级绩效评价制度、优质企业遴选等,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以增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和产业化水平。
在促进产教融合、加速成果转化方面,区科委提出持续提升区校合作能级,推动项目转化孵化,发挥大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校企联合打造研发转化平台,优化科技金融配套及人才服务,同时持续提升人文艺术氛围。
金地威新 达闼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基地
在抢占新机遇,打造上海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方面,区经委介绍,上海(大零号湾)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聚焦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三大方向,全力打造适应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带雨林”产业生态集群。先导区有两院院士73人(占全市总数37%),区域内国家级、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突破千人(约占全市总数1/4),创业科研人员5000余人,工作生活的科技人才超13万名(其中在校师生约9万名)。
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一周年以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集聚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985高校及航天、航空、船舶、核电等10多所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机构22家、市级研发机构152家、外资研发中心46家。宁德时代、歌尔股份、泰尔重工等超30多家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在“大零号湾”设立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区校协同共建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型平台,未来技术研究院、未来能源研究院、元知机器人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已相继建立运行,中科院细胞分子研究所创新中心已落地建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