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近几年发展怎样?还荒么?
家住在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在七宝镇读的高中,在吴泾镇上大学(华师大&紫竹国际教育园区),爷爷奶奶居住领近的凌云路街道,经常去浦江镇拜访朋友,有一户来往亲密的亲戚住华漕镇,其余的街道,镇,工业园区也基本都去过。
说闵行穷的,大概是被以前的固有印象带坏了吧。有一说一,20年前的闵行的确有些地区如题主描述的那样。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chenzhe的回答已经十分充分且中肯,所以我就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我家这边的古美路街道,这个地区离徐汇很近。地段可以说是闵行区蕞好的之一,街道辖区内有几所不错的初中,街道辖区内的小区也算是较高档的。以我所居住的WYC小区为例小区内很多住户都是做律师,外企高管或者偏精英阶层的人群。居民的素养和日常生活的节奏都很宜人。另外就我家门口的平吉路和几个街区之外的古美路而言。开车10分钟就能上中环高架。无论是走路,骑车,开车,公交车等交通方式,都能在20分钟之内到达梅陇地区的生活娱乐中心(中庚漫游城,百联南方购物中心和莲花国际广场等),可谓是生活便利。
七宝镇,莘庄工业园区,梅陇镇,颛桥镇这四个地区的情况请参阅@chenzhe的回答。
补充一个梅陇镇地区的细节,2018年暑假我在梅陇镇的双柏路驾校学车。经常坐162路来回于家和驾校之间。沿途所见多为砖瓦建造的民房,沿着虹梅高架路一路往南,便可见到相对于CBD而言的“荒凉场景”。
大部分针对闵行的负面言论大抵源于对吴泾镇及江川路街道等闵行南部地区。原因在于当时上海市政府着重开放开发该地区,向全国抛出橄榄枝,吸引大批人才,其中或多或少就会有一些渣滓汇入。再加上闵行本地的地痞,这些闵行的本地人世代祖居于此。虽然手握上海户口却没有受到过太好的教育,导致文化素养偏低。之后本来细微的问题被逐年逐渐放大,蕞终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印象。(详情请参阅ZJ企业等的成长史)
现在的吴泾镇,北部依旧以发电厂化工厂等重型工业企业组成,不过根据十三五规划会改建成环保类型的工业企业,希望能改善附近一带的生活环境。
而南部,被彻底打造成了一个低生活成本的学生聚居卫星城,以交大,华师大,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紫竹国际教育园区为首的教育部门和教育产业带头催化了一批新式的教育机构。消费群体也主要以学生为主(例如剑川路上的宝龙,到了晚上全是华师大和交大的小姐姐嘿嘿嘿)。不过倒是有一个特例,就是位于谈家塘路上的中国航发研发中心和附属家属小区,这个小区是典型的大型国企工厂作风,我的一位老师就居住于此,她的丈夫和她双双从法国归国回到上海之后,丈夫入职航发担任研发工程师,妻子受聘于紫竹国际教育园区担任法语老师,该小区像这样的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也有几百家,也是一个中等规模群体的住宅区。除了学生和少数住宅区之外,当地的人员组成就主要集中在紫竹高新园区。有些人会觉得这个地区荒凉,希望多一些生活设施。可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紫竹高新区的人口十之八九是潮汐人口,何为潮汐人口?指的是朝九晚五,早上来上班下午下班走人的工作人群。相同类型可搜索武汉光谷,北京亦庄等地。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地区所建造的电影院,大型卖场,购物中心等生活设施,将不会有很多人来问津。因为他们周一至周五都在该地区办公楼或者工厂里工作,就算在周末出现了消费或娱乐需求也不太可能来工作所在地本末倒置地完成自己的需求。简而言之,这里被闵行区的区政府建造成了一种“你就来这里上班下班,创造GDP,尽可能拉低恩格尔系数,别的什么事回你家那边再做就行了”的感觉的新型科技园区。
江川路街道由于受到奉贤区开发开放的刺激,现阶段的房价有一些回落。这就导致像我的一位朋友一样的一些市民选择在江川路街道投资房产做为日后的储蓄资本。由于人口密度并不像CBD或者古美路街道这么多,所以生活的便利性产生了下降,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西渡渡口的没落和与此相比的奉贤BRT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营,吸引本就人口不多的江川路街道中部分人口流入奉贤,造成稀疏冷清的现象。
总结:闵行区的GDP能稳定在上海前四,是少数几个能冲进2000亿元的区级行政规划辖区,除了浦东新区这个BUG不算之外,闵行区的影响力还是足够的。考虑到闵行的地理位置,一定会是上海未来提升能级发展的重要拼图。
在我看来,这里不仅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使我接受教育,学会做人的场所。如今的闵行早已今非昔比,各大产业蓬勃发展,带来非凡的人口红利和较高的生活指数。让更多人无忧地生活。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