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吴泾镇搭建联动平台推行快乐志愿
关于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办公电线年度SMG《新闻坊》优秀通讯员名单公示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优秀志愿者和志愿******先进集体拟推选名单公示
“关爱好心人”专项基金第二十八批拟资助名单公示
2023年上海市“创新、创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示范中心名单公示
“关爱好心人”专项基金第二十七批拟资助名单公示
2022年度上海市志愿******先进典型拟推选名单公示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优秀志愿者和志愿******先进集体拟推选名单公示
医护惠民生,健康有“医”靠:崇明医院打造志愿******新亮点
“新”系社区-新就业群体助力“35”学雷锋志愿******活动
青春助力平安!奉贤消防广泛开展志愿******活动
“黄马甲在行动”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日暨学雷锋活动
春风送暖学雷锋,志愿******惠民生-市社保中心长宁分中心开展“35”学雷锋志愿活动
浦东今年培训1.4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
3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紫竹国家高新区、吴泾化工区及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等院校坐落于此。吴泾镇志愿******因地制宜,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社区、园区、校区、厂区联动融合的鲜明特色。一、顺应需求,乘势发展
1个、社区志愿******点15个、志愿******团队76余支、社会组织23家、注册志愿者10800余名。2012
9月,为了更好满足居民群众的志愿******需求,有效整合区域志愿******力量,有序推进志愿******活动,吴泾镇在市民体验中心开始建设社区志愿******中心,并于2013年1月正式启用。该中心坐落在一栋两层的独立小楼,使用面积约800平方米。一楼设有五个功能区,分别是:接待区、互动区、展示区、活动区和工作区。其中,展示区面积约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约40平方米。二楼是志愿******团队工作室、活动室和谈心吧。每个工作室面积约6平方米,共9间,团队在工作室内可以开展******办公、互动讨论等。活动室约20平米,可容纳60人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吴泾镇社区志愿******中心于2013
4月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政府资助,开办资金3万元人民币。项目经费来源由镇政府财政保障、市区项目扶持、爱心企业资助等,有专职财务人员记账,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吴泾镇党委、文明办为中心的上级主管单位,中心设主任1名,由镇党委宣传委员兼任,下设负责人1名,社工1名,有1部专用的志愿者热线部传线台打印机及必要的办公设备。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区域内志愿******的指挥协调、专业指导、综合******、项目培育、团队孵化以及成果展示等。二、创新实践,打造亮点
社区志愿******中心如何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更好发挥作用,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做强做大社区******,是吴泾镇一直致力思考的课题。近几年,吴泾镇按照“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原则,以“激发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助推社会治理和******创新”为目标,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突出重点、做大亮点。精心引导广大志愿者用实际行动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一)一体两翼,搭建孵化代管平台。社区志愿******中心建立以来,吴泾镇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为主体,以强化社会组织建设和提升志愿******团队能力为两翼,通过“1+1
”孵化代管的模式,即一个社会组织培育一个志愿团队,形成“一体两翼”的社会治理、社区******格局。社区内所有的志愿******公益项目,从前期的调研、中期运作和后期评估,都在各类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指导下进行,各志愿******团队在经历孵化培育、能力建设、项目运作等指导实践后,既达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目的,也实现了自我提升发展的目标。
(二)建立1号里,搭建幸福邻里中心。
1号里·邻里中心”社区志愿******点。以“1号里”为平台,全力建设“一公里社会治理******圈”,辐射周边小区居民。通过汇聚百姓力量,汇聚志愿精神,激活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1号里”内,有健康小屋、便民******坊、团队活动室、市民讲坛、绿庭园等多个功能室。吴泾镇现有虹景、吴泾新村两个“1号里”,今年还将建成荷塘苑、塘泾南苑、枫桦、万科、共和五个“1号里”,通过引导各方力量参与,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努力为群众打造一个宅基文化的“客堂间”、邻里互助的“******站”和美好生活的“快乐园”,努力实现社区志愿******中心功能作用的蕞大化。(三)积分累计,落实激励奖励机制。社区志愿******中心探索建立“时间银行”,推动志愿******长效健康发展。志愿******团队实行《吴泾镇社团组织积分管理暂行办法》,以团长负责制,真实记录志愿******时间,通过累计积分进行星级评定,对五星团队、四星团队和三星团队给予相应扶持。志愿者个人实行《吴泾镇志愿者卡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累计******时间,转换相应积分,兑换保健项目等奖励,通过志愿******的量化累计,兑换奖励,形成“奉献-
-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机制,激发志愿******热情。三、联动融合,有序运行
结合吴泾区域优势,社区志愿******中心通过联结联建联创,打造网格管理、丰富******项目、四区联动融合,推动志愿******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营造志愿******浓厚氛围。
(一)联结网络,推动志愿******网格化。全力打造志愿******“
”网络,头部个“1”就是社区志愿******中心,是统筹全镇志愿******资源的枢纽性平台,聚焦“******需求有效对接”,合理配置志愿******资源。第二个“1”是社会组织******中心,是孵化志愿******团队的实体。“15”即15个社区志愿******点,以1号里邻里中心为平台,以“蕞后一公里”为******半径,形成“6543”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推进邻里守望志愿******建设。“X”指志愿******基地和若干志愿******团队,在社区志愿******中心牵头推动下,区域团队有效参与,与社区形成联动。网格化的布局,保障了志愿******的广度和深度,基本实现志愿******的多领域、全覆盖。(二)联建项目,推动志愿******品牌化。通过需求调研,推行志愿******项目化运作,打造亮点品牌。组建王显明保护母亲河俱乐部,为进一步凝聚“保护母亲河”志愿力量,社区志愿******中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孵化代管志愿******团队的功能,经过专业培育,制定了俱乐部工作制度、运作方式、标识logo
20余支志愿******团队在“更绿中国”社会组织的指导下,呈现出多个团队共建、各方力量参与的“乘数效应”。俱乐部集结了区域内20余支志愿团队、1000余名志愿者,每月固定时间到志愿******基地开展环保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DIY废旧物品再利用、绿色骑行、徒步走等环保活动,将环保理念送进学校、送进企业、送进社区,进一步弘扬王显明、张更大老人的“保护母亲河”志愿******精神。(三)联动资源,推动志愿******区域化。整合镇域范围内园区、校区、厂区、社区的人才优势和技术资源,推动志愿******人人、时时、处处。开展“雷锋来了·邻里守望社区公益行”主题活动。社区志愿******中心每季度集结吴泾热电厂、神华煤制油、交大、华东师大、紫竹团委、拾星者等50
500位志愿者在永德路步行街开展皮衣上光、修理小家电、老照片翻拍、法律咨询等各类志愿活动。各社区志愿******站每月在社区内开展理发、修伞、磨刀等******。1号里·邻里中心每天有2个以上便民******项目。通过开展各种符合社区实际的志愿******,实现各领域志愿者的良好互动。四、多点对接,显现成效
社区志愿******中心的建设运行,从组织设计到平台搭建,从应需******到多点对接,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探索形成了符合吴泾镇实际的志愿******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公共******水平、社区管理水平的总体提升,为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实现了与高校、园企和公益组织的良好对接。志愿******平台的搭建,较好地整合了校区、园区和社区的志愿******资源,推进了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东海学院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与紫竹高新区、吴泾工业区、吴泾科技园内企业志愿者,与海信之家、“city box
50多个******项目,月平均受益人数达到2600人。引入上海交大志愿******资源,在社区志愿******中心内组建交大源源工作室,推出科学商店、“SKSUNNY环保”、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爱心家教等23个******项目,根据社区需求,匹配到相关******点,居民即享受到了******,志愿者们也在******中得到了锻炼和激励。为此,通过有效的******对接使各领域志愿者的******效应得到充分体现,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得到提升,社区互动和共建的氛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二是激发了多元人群、多类团队参与志愿******的热情。社区志愿******中心的启用和志愿******点的建设,推动志愿******二级网络和志愿******的覆盖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而志愿******社会化、项目化推进的模式,又因地制宜的处理好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近100
个项目为多元人群、多类团队自主参与志愿******提供了多层平台,使******的方式更易接受、******的内容更具实效、******的参与更加便捷。举办每月一次的“微公益·正能量”主题志愿日活动,从高校师生、企业白领、科研人员到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便民******、爱心牵手、专业咨询、政策宣传等项目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回应,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社区志愿******中心将多类团队和多元人群的志愿******热情极大调动起来,也使他们在参与项目开发、实施和评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能力,在公益活动中凝聚了人心、促进了认同。
三是促进了志愿******与创新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作为新时期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社区志愿******中心根据需求调研,结合社区实际,确定平安******、环保******和便民******为共性******领域。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家庭教育、生活******、助老养老等******中,志愿者成为了公共******的提供者。在动员志愿者参与绿色出行宣传、闲置物品义卖、垃圾分类指导等宣传活动中,志愿者又成为了文明风尚的传播者。针对永南小区孤寡老人多、行动不便、无人照顾的情况,中心和永南居委志愿******点上下联动,推出“助老******爱心结对”项目,招募了专业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定期为老人******,内容涉及******沟通谈心、免费理发、帮助缴纳水电费、购买相关生活品等,深受老人欢迎。社区志愿******中心在实践中推行有组织管理的自治******方式,在激活区域内各类资源并实现共建共享的同时,让居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既增强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升了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实践,吴泾镇社区志愿******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在推进落实志愿******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建好管好用好社区志愿******中心,至少有三方面启示:
头部,有效沟通是基础。加强与区域单位的沟通合作,充分了解各******团队的优势和专长,并与社区各******点的需求进行匹配和对接,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志愿******合力。
第二,精细******是关键。建立完善的******流程,探索“全程助理式”******模式,通过“时间银行”、《荣誉手册》、志愿网站、微信微博等载体,进一步激活区域志愿******力量。
第三,团队发展是保障。多渠道挖掘区域志愿******资源,不断培育、凝聚志愿******力量,引导更多的团队和个体参与。随着区域志愿******力量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居民受益。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