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善公益|上海慈善周慈善组织介绍——全心全意做植根于社区的慈善超市
近年来,普陀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慈善超市、社区基金会等多方力量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为区域内助老、助困、助残等需求提供社会支持,充分展示慈善公益事业中社会力量无限的作用。在今年的“上海慈善周”中,我们将集中宣传展示已经开展的项目,从而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精神,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
今年的9月7日,为迎接上海慈善周的开幕,位于宜君路9号的甘泉路街道慈善超市开展了疫情后的头部次慈善义卖。疫情前,常年风雨无阻、每月雷打不动的两次义卖活动已经成为超市和社区居民的一种默契,如今,这个“美丽约会”得以延续。义卖物品多是居民日常需要的米面粮油、服装饰品、家用物品等。这些物品大部分来自爱心企业、爱心个人的捐赠。
这就是普陀区慈善超市的日常缩影。普陀区慈善超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2年10月,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探索建立了具有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功能的“衣被银行”,成为社区慈善超市的雏形。在这个基础上,2004年,普陀区建立了全区头部家慈善超市,目前每个街镇都有一家专门服务社区的慈善超市。在这一家家小小的慈善超市中,对接社会募捐、社区慈善救助、公益项目开展、慈善宣传阵地、社区党建基地、义工服务基地、爱心驿站等多重功能被集中汇聚。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普陀区代表处的慈善品牌项目“慈善四送”,就是依托慈善超市植根社区这一属性,多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为社区困难群众、高龄老人等家庭送上节日元宵、中秋糕点、夏凉物品、暖心棉被。该项目年投入资金44万余元,受益家庭达到5000余户。我们深知,为善的道路贵在坚持,慈善超市年复一年的持续助力让善意深达城市的每个细胞,让普陀社区因慈善超市而暖意融融。
家住普雄路26号的袁奶奶丧偶、罹患乳癌,微薄的退休工资要支出大笔医药开支,生活捉襟见肘。平时袁奶奶的子女不在身边、独自一人上下楼十分不便,每周的买菜就成了她大问题。长寿路街道慈善超市的志愿者们听说了这个事情后就主动上门,袁奶奶成了长寿路慈善超市特色项目——“爱心菜”的一名受益者。她满怀感动的说:“无论是寒冷天气还是疫情防控期间,均能按时在家收到荤素合理搭配的“爱心菜”,这已经不是一份普通的菜,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动力,生活在有爱的长寿真好!”长寿路街道慈善超市的“爱心菜”项目植根社区,每周为每位老人送上价值70元的爱心菜,逢年节增加到140元。“爱心菜”项目自2012年开展以来累计已送出价值100多万元的菜品。
上海疫情期间,全区各慈善超市排除万难,对接市慈善基金会的“疫”起护老抗疫项目,短短3天内将全区7884份80岁高龄独居老人的防疫生活关爱包全部发放到每一位老人手中。
民若有所呼,善必有所应。疫情期间区代表处接到长寿路街道常德路1298弄有2位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瘫痪老人急需成人尿不湿的信息,当天,长寿路慈善超市的负责人邢银芳老师拖着已经支援社区一线一天的劳累身体,多方协调找寻尿不湿。找到后当天又徒步将物资送到了居民手中,解决了两位老人的特殊困境。在照顾老人的志愿者连声感谢中,又返身走回街道继续晚上的值守。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