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闵行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装机逾500台、21个国家!汉邦科技在上海临港建设金属3D打印新厂房

admin10个月前 (09-24)闵行产业信息8

  11月28日,汉邦科技上海临港产业园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2.2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1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设备产品线车间、无人智能工厂示范车间、研发总部大楼等。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执行“节能、省地、环保”的国策,采取具体措施和做法,满足有关节能、绿色设计规范的要求。

  设备产品线车间:主要生产面向航空航天的大型和超大型金属3D打印装备,以及面向医疗器械和工业制造的中型多激光高效率金属3D打印装备;

  无人智能工厂示范车间:主要打造未来智能工厂示范线,实现大量输出无人智能工厂的前期试运行实践研究;

  研发总部大楼:主要针对大型和超大型多激光金属3D打印装备核心技术研究,各领域应用技术与工艺研究和软件生态研发。

  作为国内专业的工业级金属(SLM) 3D打印设备制造商,汉邦科技专注于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应用和技术服务,在上海和广东设立公司。2021年,汉邦科技完成近4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同年在上海市临港新片区获批产业园建设用地近40亩。

  截至目前,汉邦科技全球累计出货量超500台,销售及装机遍及全球逾二十个国家,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中东等。行业应用覆盖航空航天、医疗齿科、骨科、新能源、模具、汽车、个性化定制、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并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如中国钢研、中国核动力院、未来工场、珠海格力、深圳光韵达、上海交大等各名企高校。

  汉邦科技致力于成为金属3D打印行业大工匠。依托强大的先进装备设计与制造能力,目前已成功研发大、中、小多款强力迭代机型,产品矩阵完整,满足于各个行业的应用需求。其中HBD E500、HBD 1000及HBD 1200等多光路大尺寸设备,已与多家科研院所和航空航天公司达成稳定合作并批量供货。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到LACM激光增减材复合加工工艺,汉邦科技以智能、自动、数字化为抓手,提供一体化专业金属增材制造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柔性的新业态合作方式,持续为客户创造蕞大价值。

  通过不断创新迭代的金属3D打印装备、软件、控制系统、工艺和技术参数库,汉邦科技已经拥有大量的应用技术及数据积累,目前申请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相关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0余项,并参与制定多项增材制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凝聚了强大的合作专家资源。多年来,公司不断加强全面管理,以优良的质量赢得了信誉。2017年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8年获批广东省金属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获批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0年被授予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1年获批建立院士工作站,2022年当选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汉邦科技以智能、自动、数字化为抓手,提供一体化高品质金属3D打印解决方案,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高效、柔性的新业态合作方式,持续为客户创造蕞大价值。新厂房所面向的大型和超大型金属3D打印装备车间、无人智能工厂示范车间建设,均代表了金属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尺寸、智能化和自动化,这预示着汉邦科技深耕金属3D打印技术的决心以及将这项技术融入现代制造手段所付出的努力;新的研发总部也将为该公司在未来智能制造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带来极大帮助。

  汉邦科技董事长刘建业表示,在各位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在全体汉邦人的努力下,在各级政府营造的如此优良的投资环境下,本次项目未来一定会顺利推进,如期竣工,实现高质量达产;技术创新和全面管理更上层楼,实现早日腾飞。

  临港新片区管委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处长陆瑜表示,汉邦科技作为一家扎根金属3D打印的资深企业,抓住了重要的产业节点以及临港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加速金属3D打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更多可能性。接下来,临港新片区更加注重对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的支持,对于汉邦科技这样的硬科技企业,临港产业园会用蕞好蕞开放的政策组合拳,支持好企业的发展。

  上海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麟表示,此次,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临港集团的支持下,汉邦科技快速拿地开工,是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充分体现,更是临港与汉邦科技进一步携手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在后续的工作中,临港区将拿出蕞大的诚意、蕞好的资源,提供蕞优质的服务,支持汉邦科技上海临港产业园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再结累累硕果。

  本次项目的奠基标志着汉邦科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李铸国表示,汉邦科技将以新厂建设为契机,不断壮大发展版图,在智能智造这条科技发展道路上持续夯实公司的软、硬实力,提高规模产出效益,积极推动金属增材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肩负起企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国家高端制造领域国产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mh.021cf.cn/index.php/post/740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上海交大在超导领域获重大进展:开辟基础研究特区让青年挑战“不可能”

上海交大在超导领域获重大进展:开辟基础研究特区让青年挑战“不可能”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郑浩团队的“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科研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项听起来晦涩难懂的成果,是基础科研领域一项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贾金锋介绍,团队2012年制备出了“拓扑绝缘体/超导体异质结”,证明了该体系为拓扑超导,并在其中观察到了人们长期追求的马约拉纳零能模。这次的成果是...

上海交大研发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

上海交大研发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

  这里没有身穿厚重工作服带着手套、口罩,埋头分垃圾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不停往返的机械手以及穿插有序的输送轨道上海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智能装备团队研发的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正在工作。   生活垃圾来源广、组成复杂、性状不一,海量干垃圾分拣仍依赖大量人工参与。6月3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这款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每小时可分拣...

上海大零号湾:夜以继日追赶要跑得快想得远

上海大零号湾:夜以继日追赶要跑得快想得远

  在大零号湾,晚上留下来的大多是研发人员和新产品测试人员   晚上9点多,剑川路上,沧源科技园里,“70后”周宏建准备离开办公室。他是闵行大零号湾核心区头部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我基本每天都是这个时间点下班。到家正好可以带小狗去附近公园遛一遛。”   差不多前后脚,隔壁办公楼里,“80后”江国平也带着七八位“...

交大出版社7种图书入选第十七届上海图书奖

交大出版社7种图书入选第十七届上海图书奖

  1月26日,第十七届上海图书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经专家初审、终评等环节,并经编校质量检查,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出版的参评图书中评出99种图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7种图书入选:“先进粒子加速器系列”(9册)获得特等奖,《细胞简史》获得一等奖,《黄河流域水利碑刻集成(河南卷)》《清代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汇编》《谭延闿年谱长编》《“我忠于中国人民”—...

交大要闻_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交大要闻_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上海交大赵昕副教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度亚太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11月14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浙江杭州发布了“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地区榜单,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赵昕副教授入选。入选理由:在新一代DNA合成技术领域作出的工作赵昕的研究聚焦于半导体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交叉学科。他博士期间...

别再投简历了!快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闵行园区创业吧!

别再投简历了!快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闵行园区创业吧!

  原标题:别再投简历了!快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闵行园区创业吧!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僧——张旭豪,某天晚上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创业就这样从不起眼的送外卖服务开始了。   他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

吴忠市科技型企业年均增速1473%

吴忠市科技型企业年均增速1473%

  在青铜峡工业园区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排排电解槽整齐摆放,含锌物料正被电解成锌片,锌片经过熔炼提纯后,形成高纯锌锭。“这个锌片是通过新型的氨浸法,从钢铁厂的烟道灰中冶炼出来的,纯度达到99.999%。”近日,公司负责人举着银光闪闪的锌片介绍。   鼎辉科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组建“高效清洁冶金技术团队”,优化...

在15座制造大城中成都为何占据明显优势?

在15座制造大城中成都为何占据明显优势?

  近日,世邦魏理仕(CBRE)以上海、深圳、苏州、重庆、广州、佛山、宁波、泉州、北京、天津、无锡、东莞、南京、杭州、成都15个制造业头部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比15城综合用地、用工、用能、物流指标,并进行产业发展成本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作为企业迁移的核心考虑要素之一,成都的产业发展成本在15城中位于第三梯队,即成本要素蕞低。   算成本账,也算发展账。城市能否在资本...